分析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 解: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混合沉淀B和滤液C,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钙,氯化铁;无色滤液C中可能含有氯化钠、NaNO3;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Cl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滤液E和气体F.因为混合物A中只有CaCO3才能与适量HCl溶液反应才能产生“气体F”,进一步确定有碳酸钙,混合物A中只有BaCl2和CuSO4发生反应,在步骤Ⅱ中才能产生“白色沉淀D”.进一步确定有BaCl2和CuSO4;不能确定是否有FeCl3、NaNO3;滤液E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钠;
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氯化铜分别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所以F是氯化银,G中含有硝酸钡、硝酸铜和硝酸钠,所以:
(1)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CaCO3、BaCl2、CuSO4;任一种物质陈述肯定存在的理由:因为混合物A中只有CaCO3才能与适量HCl溶液反应才能产生“气体F”.或者 因为混合物A中只有BaCl2和CuSO4发生反应,在步骤Ⅱ中才能产生“白色沉淀D”.
(2)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 NO3=Ag Cl↓+NaNO3;
(3)在滤液G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钠离子、铜离子、钡离子,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的符号是NO3-;
(4)混合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Cu(OH)2 CaCO3 BaSO4;
(5)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NaNO3、FeCl3.
故答案为:
(1)CaCO3、BaCl2、CuSO4; 因为混合物A中只有CaCO3才能与适量HCl溶液反应才能产生“气体F”.或者 因为混合物A中只有BaCl2和CuSO4发生反应,在步骤Ⅱ中才能产生“白色沉淀D”.(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NaCl+Ag NO3=Ag Cl↓+NaNO3 (用氯化钙、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也可)
(3)3 NO3-
(4)Cu(OH)2 CaCO3 BaSO4
(5)NaNO3、FeCl3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与试管中,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震荡,静置 | 产生白色沉淀 | 含有Na2CO3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I2溶液,震荡 | 无明显现象 | 不含NaOH |
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少量MnO2,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 含有H2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维生素D由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
B. | 维生素D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8:44:1 | |
C. | 维生素D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
D. | 维生素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定期用湿布擦拭铁制文物 | B. | 提醒游客不要用手触摸文物 | ||
C. | 保持展室内空气的干燥 | D. | 在铁制文物表面添加保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