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新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答 解:A、有颜色变化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
B、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C、有气体生成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
D、有发光、放热现象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2H.(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我们曾经做过如图的一组对比实验,对于以下结论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该对比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科学小组对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后的废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2)小明向废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来确定废液中另一成分是否存在,小科认为此方法不可行,原因是NaCl+AgNO3=AgCl↓+NaNO3(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小研通过实验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因为他用pH试纸测出废液的pH大于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欲从原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小明的方案是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即可,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不可行;会含有杂质硝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a.CO  b.金刚石  c.CH4 d.N2  e.O2 f.石墨   g.Si   h.O,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字母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d;
③可用来裁玻璃的是b;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h.
(2)用化学符号表示:①3个氟原子3F; ②2个铁离子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桂花开了,能闻到浓郁的花香,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酒精棉球擦到身上湿的印记会很快消失,却看不见酒精分子是如何跑掉的,这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圆圈代表原子核;圈内数字代表质子数、正号代表原子核带正电;弧线代表电子层、弧线上数字代表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瓦斯已成为导致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并放出有毒气体,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为了防止煤矿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通风并严禁烟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金属的性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金属.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