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在煤炉里燃烧时火焰呈蓝色,证明有二氧化硫生成

B. 木炭、硫粉等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证明氧气的含量决定了燃烧的剧烈程度

C. 加热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时看到粉末变红,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 用点燃的方法验纯氢气时听到尖锐爆鸣声,证明收集到的氢气已经比较纯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兴化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1)某同学用市售浓盐酸 (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通过计算可知需要浓盐酸_____mL,水 (密度为1g•mL-1)_____mL。 (上述两空答案都精确到0.1mL)

(2)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12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g气体。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计算:

①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

②所加稀盐酸的质量_____。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兴化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 B. 贮存氧气 C. 过滤 D. 吹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

(2)“低碳生活”是人们倡导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Z>X>Y B. Z>Y>X C. X>Y>Z D. Y>Z>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 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 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02与粉尘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X>Y B. 核外电子数:X=Z

C. 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 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己知氧化铁不溶于水,可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 乙组: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丙组: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并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实验时要先通C0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实验结束时是否需要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取出,说明原因___________。

按方案2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___________,则乙组猜想正确;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实验反思)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