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条件进行判断,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并据反应特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等解答;
(3)依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
(4)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D,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说明其难溶于水,瓶口向下放置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小;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
(5)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
(6)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7)据量筒的使用和分子的性质解答.
解答 解:(1)图中①是集气瓶,②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气体,所以要选用D作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取用高锰酸钾可用药匙;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 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小陈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瓶气体.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后收集的一瓶木条则能复燃.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的操作上的原因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导致开始收集的氧气不纯,混入了装置内的部分空气;
(3)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处,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若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4)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D,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说明其难溶于水,瓶口向下放置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小;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甲烷+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水;
(5)改进后的优点是: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6)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由实验现象可知,氧气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进一步说明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7)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4所示的装置探究氨的性质,用量筒量取20mL的浓氨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倒入烧杯后,用大烧杯将其都罩起来,过一会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 红色.该现象涉及到的性质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分子不断运动,且氨气易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观察到蘸有酚酞的脱脂棉变红,该实验放于烧杯中进行,所以无法闻到气体的气味,故选ABD.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D.酚酞会变色.
(3)(4).
(1)酒精灯,集气瓶.
(2)D;F;A;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含量均可);分解反应;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3)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
(4)D;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甲烷+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水;
(5)①②③;
(6)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跟氧气的浓度有关;
(7)凹液面的最低处;红;ABD.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本题考查知识综合而全面,涉及气体制取、物质性质实验探究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细心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大于10毫升 | B. | 等于10毫升 | C. | 小于10毫升 | D. | 无法判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氧气不易溶于水 | |
B. | 氧化铜是黑色固体 | |
C. |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 | |
D. | 铜绿受热可以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