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C.该反应中生成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分析 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
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
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D、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 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是由同种分子构成,表示单质,故A错误;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所以,该反应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C错误;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的利用,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t℃某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现有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450克,求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金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探究二氧化硫、亚硫酸钠(Na2SO3)等物质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

【步骤】Ⅰ.先关闭止水夹,将注射器1中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压入充满二氧化硫的三颈烧瓶中.Ⅱ.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Ⅳ.对实验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三颈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资料】(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二氧化碳
(2)二氧化硫易溶于水.(3)亚硫酸钙(CaSO3)白色、难溶于水.
【交流】(1)步骤Ⅱ的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氧化钙溶液进入三颈烧瓶中,溶液变浑浊.
(2)不能由步骤Ⅱ的现象得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其原因是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步骤Ⅳ中,猜想有:①溶质是氢氧化钠;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③溶质是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
(4)在步骤Ⅳ中,如果在注射器2中装入碳酸钠溶液,并压入三颈烧瓶中,来验证猜想②.对此方案进行评价不合理,这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干扰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2)根据某学生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排序是DACBFE.
A、装药品;  B、点燃酒精灯加热;  C、固定装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E、移走导管并熄灭酒精灯   F、收集气体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收集氧气方法可选C(选 一种即可,填序号),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已知相同温度下,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既与单位体积内参加反应的溶质质量(微粒数目)有关,也与参加反应的固体跟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关,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等量锌粒(锌粒与溶液的接触面积相同)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同样多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混合溶液ABCDEF
28%稀盐酸/mL30V1V2V3V4V5
饱和CuSO溶液/mL00.52.55V620
HO/mLV7V8V9V108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2;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物质减轻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从而求出氯酸钾的质量.(学习小组同学事先查阅资料获知,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且在水中难溶)
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求:
(1)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4.8 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东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制备出TiO2负载的亚纳米Rh催化剂并发现该催化剂能够在-50℃实现CO的完全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催化剂在起催化作用时,质量发生改变
B.该催化剂在起催化作用时,会失去一个O原子
C.该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的产物增多
D.该催化剂会使反应的速率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按下列要求进行计算:
(1)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2)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3)16g甲烷在多少克氧气中完全燃烧,同时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化学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取少量氢氧化钠的颗粒放在表面皿上(图1A),一段时间后,将表面皿倒置(图1B),氢氧化钠不掉下来.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为什么粘上了.
【细致观察】发现氢氧化钠变潮湿了.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①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玻璃反应生成了水.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N2、O2、CO2反应生成了水.
【查阅资料】玻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设计实验】
(1)小刚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验证O2或CO2的反应.
1实验过程中先向玻璃管内充满气体,再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检验二氧化碳已充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燃烧的木条熄灭.
2小刚验证氢氧化钠是否与O2反应时,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小丽设计了图3 所示实验装置,验证NaOH是否与N2反应,其中打气筒E和装置F之间连接一些仪器,它们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和氧气.
【交流与评价】小芳评价小刚的设计存在问题,没有对玻璃管中水蒸气的影响进行控制.
【解释与结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1)氢氧化钠与O2、N2不反应.
(2)氢氧化钠能与SiO2、CO2反应,其中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除上述原因外,NaOH粘在表面皿上,与NaOH易潮解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