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化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平阴是全国著名的玫瑰之乡,每年5月份正是玫瑰花开香如海时节,由玫瑰花提炼的玫瑰油比黄金还要贵,芳樟醇是玫瑰油的成分之一,分子式为C10H18O,具有浓甜香味,芳樟醇分子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20:3.
(2)因为CO2含量不断升高,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所以我们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应努力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为了实现这一想法,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收集利用的流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该流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流程优点是能耗小
C.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一种
D.二氧化碳“捕捉”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3)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Se)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掉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4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C
A.NaSeO3         B.Na2SeO4        C.Na2SeO3        D.Na2SeO2
(4)我们国家高铁迅速发展,因为它的快捷性,已经成为我们出行的热选交通工具,高铁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金属铝,该反应属于B(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2)根据流程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公式中,根据是否等于0判断正确选项.
(4)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芳樟醇分子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10):18=20:3;故填:20:3;
(2)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反应的进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溶液可来“捕捉”CO2;故该过程只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等都可以循环利用;而含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排出,并没有“实现CO2零排放”;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需要消耗能源;二氧化碳“捕捉”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3)A.+1+(+4)+(-2)×3=-1,故错;
B.(+1)×2+(+4)+(-2)×4=-2,故错;
C.(+1)×2+(+4)+(-2)×3=0,故对;
D.(+1)×2+(+4)+(-2)×2=+2,故错.
(4)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20:3;(2)D;(3)C;(4)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识图时一定要仔细,要分析到方方面面,不要漏掉重要的信息.本题考查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2)在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任填一种方法).
(4)欲将混有少量乙的甲溶液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固体反应物在试管中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以免固体漏出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直接用手取出砝码
C.实验室化学反应后的废液都直接倒入下水道
D.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图实验流程,用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晶体:

(1)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在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写出稀硫酸和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3)操作Ⅱ属于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晶体,通过操作Ⅱ得到的硫酸亚铁晶体.还需要用低温的水洗涤后再干燥,为了判断洗涤后晶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是否洗净,有同学将最后一次洗涤液收集在试管中,滴加硝酸钡和稀硝酸,得到了白色沉淀,以此证明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不可靠;因为无论硫酸亚铁晶体是否洗净,洗涤液中都会含有硫酸根离子,都会出现白色沉淀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装置C可多次使用):

(1)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药品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A(填序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2)制得的CO2中可能含有的某种杂质是水(氯化氢气体).若要除去此杂质,需要在收集装置前连接装置C,其中应盛放浓硫酸(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3)用装置C也可以收集CO2,检验装置C中已收集满CO2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④处管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4)写出一个适合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若果将O2从装置C的④端通入进行收集,这种收集方法叫做排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乙同学依据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的原子个数为1,而标签中为2,提出,该溶液也不可能是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1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2)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Cl2=BaCO3↓+2NaCl.
【实验反思】
(3)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总结了Na2CO3的部分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2)在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②制取烧碱,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为了验证反应③,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A(填序号).
A.CaCl2                B.BaSO4                C.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2、Mg(OH)2.从水垢中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图.

(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g(OH)2(填化学式),在物质分类中,该物质属于碱.
(2)第③步之后加入盐酸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氢氧化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3)检验软、硬水要用到肥皂水;生活中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45846
反应后物质质量/g待测27015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