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构建知识网络图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完善网络图,并根据图示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知识网络图。图I中①_______________;
图Ⅱ中② 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I中所示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④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⑤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
⑥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⑦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⑧原子得失电子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图Ⅱ完成下列问题:⑨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________关系;(填“并列”或“包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密度最小的气体,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F 。
(2)写出C→A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3)写出一种与分别能D、E、G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 (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育才中学的某研究小组在探究维生素C水溶液的酸碱性时,不慎误把维C泡腾片(保健品。主要成分如图所示)当做维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结果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引起了该小组同学的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青说:该气体可能含有CO2 、 O2、 CO、 H2 、 N2 中的一种或几种。小丽说:不可能含有 N2,因为
小亮说:不可能含有H2 和CO,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
最后研究小组的同学共同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该气体中 |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
(2)由实验②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以下装置进行C、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产物。
①用装置甲进行实验,在C和CuO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
②用装置乙进行实验,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的原因是 (3) ;锥形瓶中盛放的石灰水要足量,其作用是 (4) 。
③对于装置乙,符合其设计意图的是 (5) 。(用编号表示)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既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C.能测定实验中消耗的一氧化碳质量
D.有效防止了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 (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3)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4)如果用C装置收集CO2,那么C装置与气体发生装置相连接的是导管 端(选填c或d),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接近导管 端(选填c或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细铁丝分别放在充满氮气、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
实验 | Ⅰ | Ⅱ |
集气瓶中的气体 | 氮气 | 氧气 |
接通电源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 | 铁丝红热,不燃烧 |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1)实验Ⅱ中,反应后有 色固体生成,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2)接通电源后,对比Ⅰ、Ⅱ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在上述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依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