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做有关溶液实验,依据表格回答问题.
烧杯序号温度/℃水的质量/g硝酸钾质量/g溶液质量/g
20501060
2010030a
2010036131.6
3010045145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a为   
(3)将烧杯①所得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    g.
(4)若使烧杯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可继续    (填字母序号).
A.加入少量硝酸钾        
B.再加10g水          
C.恒温蒸发部分溶剂
D.升温到30℃
E.加入100g 3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20℃
【答案】分析:(1)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考虑;(2)根据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考虑;(3)根据稀释过程溶质不变列等式;(4)使烧杯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必须变成不饱和溶液溶剂不变再溶解一部分溶质.
解答:解:(1)溶质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时溶剂,两种液体混合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所以溶剂是水;
(2)根据第③次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所以该温度下溶解度为31.6g,由于加入30g,溶液没饱和,所以溶液质量为:100g+30g=130g;
(3)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10%解得X=40g;
(4)使烧杯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溶剂不变再溶解一部分溶质.所以升高温度,溶解度变大又溶了一部分溶质.
故答案为:(1)水;(2)31.6;130;(3)40;(4)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的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成人每天必须摄入2500mL以上的水.我国是农业大国,种一公顷蔬菜约需水375~525t,一公顷小麦约需水600~750t,一公顷棉花约需水525~750t.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
材料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洁净的塑料瓶从三江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样,然后进行如下研究分析: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粉末后搅拌,溶解后静置一会儿;过滤;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澄清透明.
(1)你家所在地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①
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②
用大量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用大量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2)“从我做起”,请你提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
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

(3)在上述实验中用到了哪些净化水的方法:
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
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

(4)用如图所示过滤方法进行过滤操作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玻璃棒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引流
,在过滤操作中有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等不良后果.如:①若玻璃棒紧靠单层滤纸一侧,可能会将滤纸捅破,导致过滤失败;②
若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导致过滤速度太慢
若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导致过滤速度太慢
 ③
若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导致滤液飞溅
若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导致滤液飞溅

(5)取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澄清透明,加入肥皂水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这说明了过滤后得到的水是
硬水
硬水
(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这样的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煮沸
煮沸
,若要制得纯水我采用的净水方法是
蒸馏
蒸馏

(6)很多化学实验均用到水,我能说明下列实验中指定的水的主要作用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作用 瓶中的水:
A
吸收生成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生成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量筒中的水:
B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瓶中的水:
C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隔绝空气,加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
,这一现象说明
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烧杯的作用是
对比
对比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此现象说明了: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同时还可以说明
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
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
碘遇淀粉变蓝
碘遇淀粉变蓝
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
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
.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陕西卷)化学(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7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实验探究】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陕西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7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来源:Zxxk.Com]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来【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湖滨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
[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
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