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慢慢搅拌
B.为节约药品,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C.加热蒸发皿内的溶液得到晶体时,等到溶液蒸干再停止加热
D.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该实验操作不符合操作规范.
B、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该实验操作不符合操作规范.
C、加热蒸发皿内的溶液得到晶体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故该实验操作不符合操作规范.
D、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故该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8、某班一学习小组以“关于市场上几种补钙保健产品的调查研究”为课题进行了探究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其活动,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活动目的]
(1)了解钙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钙产品的含钙量、价格、并检验是否合格.
(3)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探究能力.
[调查收集资料]
(1)通过市场调查,常见的四种钙产品的有关信息如下:

(2)通过查阅三九健康网、《现代医学周刊》、《市场报》等收集到如下信息:
生长期青少年每天钙摄入量应为1 300 mg,而实际上目前我国中学生每日钙摄入量的均值为518 mg,营养学会公布的居民每日钙摄入量为800 mg.
[研究结论]
(1)钙保健产品中的钙元素以
B
形式存在.    A.单质B.化合物
(2)人体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
骨骼和牙齿
中.
(3)根据上述调查信息分析,青少年每日钙需要量大,而实际摄入量不足,应注意
补钙等

[交流与讨论]
(1)由上表分析比较,四种钙产品中,当含有相同质量的钙元素时价格相对最便宜
A

A.钙尔奇-D           B.凯思立-D             C.乐力钙D.柠檬酸钙
(2)在交流过程中,小芳同学提出一个观点,补钙还可以食补,即能省钱又能补钙.下列做法可以补钙的是
B、C

A.在食物中添加生石灰B.食用一些虾皮C.喝排骨汤D.做馒头时放纯碱
(3)小明认为食用凯思立-D的碳酸钙进入胃内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质疑与再探究]
由钙尔奇-D说明书知每片钙尔奇-D中含碳酸钙1.5 g.(已知:钙尔奇-D不含有其他碳酸盐,其研细后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在讨论中,小强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会以假乱真,购买的钙尔奇-D不知是否合格,想通过实际定量分析.小强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取50片钙尔奇-D研细,放入锥形瓶(见下图),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气体最后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假设气体全部被氢氧化钠吸收,忽略系统内空气中CO2的影响),两次称量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可计算出样品是否合格.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用B中NaHCO3饱和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B中的NaHCO3溶液能否换成石灰水?(填“能”或“否”),其理由是
否,因为石灰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CO2气体

(2)小明认为:小强的设计不能达到检验样品是否合格的目的,应该加以改进,并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赞同.你认为小明发现的问题是
NaHCO3饱和溶液吸收HCl时,要反应产生CO2,导致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增重大于样品产生CO2的质量,无法计算样品是否合格.
,改进的方法是
将盐酸换成稀硫酸,将NaHCO3饱和溶液的洗气瓶去掉.

(3)用改进后的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称量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增加了33 g,试通过计算说明小强选用的钙尔奇-D是否为合格产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雨花台区一模)某班化学实验课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
【自制酸碱指示剂】
(1)取少量紫包菜和白菜叶剪碎后分别放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装好待用.
(2)取四支试管分别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如图,记录如下:

NaOH溶液 稀盐酸 苹果汁
紫包菜汁液 ①绿色 ②红色 红色
白菜汁液 ③无色 ④淡黄色 淡黄色
你认为两种汁液中,更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是
紫包菜汁液
紫包菜汁液

(3)再用苹果汁进行相同实验,现象记录见上表.则苹果汁溶液显
性.
【酸碱盐的性质】
第一组学生进行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蓝色沉淀
有蓝色沉淀

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本质上看,中和反应的实质可以用下图1表示,那么请在图2虚框中将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废液再探究】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进一步探究无色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溶质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BaCl2;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OH;猜想④:BaCl2、NaOH   猜想:⑤Na2CO3、Na2SO4    
猜想:⑥Na2SO4、NaOH  猜想:⑦Na2CO3、Na2SO4
NaOH
NaOH

【实验探究】
(1)取样,滴加紫包菜叶汁,显绿色,小军判断一定含NaOH,小华不同意,理由是
Na2CO3溶液也呈现碱性
Na2CO3溶液也呈现碱性

(2)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①④⑤⑦
①④⑤⑦
一定不成立.
(3)为确定该滤液的组成,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取样,加足量的BaCl2 溶液
取样,加足量的BaCl2 溶液
,若观察到白色沉淀,则该无色滤液的组成有
Na2SO4、NaOH NaCl
Na2SO4、NaOH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海淀区二模)在小组活动中,王老师演示了一个实验:将烘干的碳酸镁与锌粉按照一定比例研细混匀,按照图1进行实验.然后指导同学们对碳酸镁与锌粉发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部分含有镁、锌元素物质的相关性质.
①氧化镁、氧化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
②碳酸镁、碳酸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
(1)实验一: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收集两瓶气体,盖好玻璃片.向其中一瓶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 无明显现象.
将另一瓶气体点燃,待火焰熄灭后,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 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CO
CO
.②中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点燃 
.
 
2CO2
2CO+O2
 点燃 
.
 
2CO2


(2)实验二: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固体产物是什么?
王老师将剩余固体分成2份,由甲、乙两组同学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将剩余固体直接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生成,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产生的气体在C处验纯后点燃,观察到淡蓝色火焰.C处点燃的气体是
H2
H2
(填化学式).甲组同学获得结论:该反应的固体产物是碳酸锌和镁.
乙组同学将剩余固体先进行了处理,然后也按照图2进行了实验,观察到A中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溶液,B中没有明显变化.他们对剩余固体的处理操作是
继续按图1方式加热,直至不再产生气体
继续按图1方式加热,直至不再产生气体
.乙组同学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现象,分析碳酸镁与锌粉发生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锌和氧化镁,其理由是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有C、Mg、Zn和O元素,依据实验现象C元素的产物为CO,Mg、Zn元素对应的固体产物中没有碳酸镁、碳酸锌、镁粉、锌粉存在,所以Mg、Zn元素对应固体产物只能是氧化锌和氧化镁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有C、Mg、Zn和O元素,依据实验现象C元素的产物为CO,Mg、Zn元素对应的固体产物中没有碳酸镁、碳酸锌、镁粉、锌粉存在,所以Mg、Zn元素对应固体产物只能是氧化锌和氧化镁

(3)实验反思:老师看到两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后,确定乙组的结论是正确的,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Zn
  △  
.
 
MgO+ZnO+CO↑
MgCO3+Zn
  △  
.
 
MgO+ZnO+CO↑
.同学们对甲组的实验过程再次进行了分析,由B、C处产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甲组放入试管A中的固体成分含有
MgCO3、Zn、MgO、ZnO
MgCO3、Zn、MgO、Z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四) 题型:探究题

(10成都18)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时本实验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是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CuO的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CuO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1′51″
1′43″
1′57″
1′51″
1′51″
1′53″
4′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珠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Cu2O
主要产物是Cu2O
 
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因为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关于影响该实验的因素,你认为还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为测定某药片中CaCO3含量,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药片中其他成分与HCl和NaOH溶液均不反应).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利用CO2的体积测定CaCO3的含量
(1)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少量HCl(气),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A中连通管X的作用是________.
(3)通常在装置B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目的是________.
方案二: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实验步骤:
取一粒0.1g药片研碎,加入适量蒸馏水,再用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足量HCl溶液溶解,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作指示剂,再用一定质量分数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HCl溶液.
(4)当最后一滴NaOH溶液滴入时,溶液的颜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即完全中和.
(5)进行含量测定除了样品质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B.参加反应的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
C.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密度      D.中和滴定所需要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