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B.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D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
B、不能滴入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C、验满时,必须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需正放,防止气体逸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溶液温度下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A.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
CO2+3H2CH3OH+H2O。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钌-膦络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B.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C.属于复分解反应
D.体现了CO2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A.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碳元素化合价不同,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和+4价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所含元素种类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集气瓶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将制取该气体过程的装置图补充完整,包括药品;
(3)集气瓶在实验中的一般性用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CO2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B.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D.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3)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政治家。一首《石灰吟》令人激情澎湃,千古传唱。“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字面涉及石灰石①生石灰(氧化钙)②熟石灰(氢氧化钙)③碳酸钙。按要求写出上述有关物质间转换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