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就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只要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就能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3)根据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解答;
(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解答;
(5)根据复合肥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解答.
解答 解:(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A、滴加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此盐酸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无色酚酞不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此氯化钙溶液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此氢氧化钙溶液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OH-;
(4)依据反应②,碱可以和盐反应;
A、H2SO4 是酸;
B、BaCl2是盐,和KOH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不反应;
C、CuSO4 是盐,和KOH相互交换成分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反应;
D、Na2CO3是盐,和KOH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不反应;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KOH=K2SO4+Cu(OH)2↓;
(5)硫酸铵[(NH4)2S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钾(KNO3)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硝酸钾(KNO3),既含有钾元素,有含有氮元素.
故答案为:(1)2NaOH+CO2═Na2CO3+H2O;
(2)B;
(3)OH-;
(4)C,CuSO4+2KOH=K2SO4+Cu(OH)2↓;
(5)硝酸钾(KN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NaOH的化学性质和碳酸盐的检验,难度不大,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全面把握基础知识.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 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 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子带电,所以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 |
B. | 酸的水溶液呈酸性,所以酸性溶液都是酸的溶液 | |
C. | 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所以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 |
D. | 含有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都含有两种以上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① |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10 mL于试管中,过一会儿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实验② |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10mL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③ | 取10mL蒸馏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无明显现象 |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实验④ | 1gKClO3 | 580 |
实验⑤ | 1gKClO3、1gMnO2 | 350 |
实验⑥ | 1gKClO3、1gCuO | 370 |
实验⑦ | 1gKClO3、1gFe2O3 | 39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aO+H2O=Ca(OH)2 | B. | Ca(OH)2+CO2=CaCO3↓+H2O | ||
C. | 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 D. | 2HCl+Ca(OH)2=CaCl2+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