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NaOH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再过滤
BCuCuO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过滤
CCaO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DNaClNa2SO4先加入适量BaCl2,再过滤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H)2能与过量的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SO4能与适量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能确定某物质一定是酸的是(  )
A、溶液的pH值小于7
B、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C、能跟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D、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消毒B、过滤C、吸附D、沉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
A、铜粉(碳粉)-----在空气中燃烧
B、生石灰(石灰石)----加水溶解、过滤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
D、氯化钠固体(碳酸钠固体)----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加热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液体能够导电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火碱固体
C、蔗糖水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碱液洒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的倒入水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得高速运动得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你学的原子结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错误或缺陷是:
 
 
 
 

(2)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卢瑟福实验现象的原因:
现象①:
 

现象②:
 

现象③: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目前全市人民正致力于创建“省文明城市”,为使我市“水更清,天更蓝”,你有哪些建议?(只需答两条建议)
建议l:
 

建议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