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红磷 B. 木炭 C. 铁丝 D. 硫
D 【解析】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故选项错误;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故选项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故选D。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身边的化学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________ 或获取________ 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新物质;能量 【解析】 人类开展化学研究,就要研究物质的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制取新物质,以满足物质的需要,在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也可以满足能量的需要。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制取氧气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1)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
(2)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
(3)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________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该: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
①镁带在空气里燃烧 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________;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________.
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在玻璃管的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解析】 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时是否剧烈、是否有火焰、是否放热、是否生成沉淀或气体等方面进行判断。 ①镁带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现象是: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②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在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木炭:红光 B. 硫:淡蓝色火焰 C. 铁丝:火星四射 D. 氢气:白光
C 【解析】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错误;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错误;C. 铁丝在氧气在中燃烧火星四射,正确;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通过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4)某同学用E、F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氢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填接口字母),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
长颈漏斗;A;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 c a;测量水的体积; 【解析】 (1)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并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应选用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钠原子__________;
(2)磷元素___________;
(3)铵根离子___________;
(4)两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
(5)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将“生态文明”写入了宪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禁止燃放鞭炮 B. 使用清洁能源 C. 乘坐公交出行 D. 将废电池填埋
D 【解析】 根据空气污染的途径及有关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A、禁止燃放鞭炮,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C、乘坐公交出行,能减少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D、将废电池填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1869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
A.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道尔顿 D. 门捷列夫
D 【解析】 A.波义耳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故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 C.道尔顿提出原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原子学说,故错误; D.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故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