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B. t2 100 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 g

C. t1℃丙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可能出现浑浊现象

D.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答案】C

【解析】A.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B.根据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

D. 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分析解答。

解: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故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故A错误;

B. 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应为16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 g甲,故B错误;

C.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t1℃丙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到t2℃,原先溶解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可能出现浑浊现象。正确;

D. 据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甲、乙有

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依然是饱和溶液,且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丙无晶体析出,依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故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因此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明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3)小芳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明认为不可能。小明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小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__________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化学实验。

①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操作:_____

②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药品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气体。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若要制取一瓶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有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如果选用F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③若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设计装置B时使用仪器d的目的是_____

④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2)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自己使用的某品牌牙膏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①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②常用的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

③牙膏除了碳酸钙以外,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④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Al(OH)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⑤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表:

物质

Al(OH)3

NaAlO2

AlCl3

溶解性

不溶

该品牌牙膏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两种成分,为探究摩擦剂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取适量该牙膏加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牙膏中的摩擦剂。

【提出猜想】

猜想1: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

猜想2:摩擦剂的成分为_____

猜想3: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组装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取少量摩擦剂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石灰水变混浊

则猜想1成立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摩擦剂部分溶解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则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安徽省】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尾气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溶于水成为氢硫酸(H2S),目前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并且可以制得工业产品硫化钠固体(硫化钠可溶于水)。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系列操作中含有过滤这一操作 B. 可用石蕊试液测定氢硫酸溶液的酸碱度

C. 终产品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 D. 吸收塔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填标号);

a.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核外有8个电子

b.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分2个区域绕核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表现为+2

2)氧气经降温和加压能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且体积变小,发生这样变化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氧气和液氧仍属于同种物质,可见分子_______(填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3)自然界中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在氧循环的过程中,人和动物呼吸作用是氧气的消耗途经之一,主要是氧化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为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其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分析,正常的人呼吸含氧气量更高的空气反而会有损健康,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使用的镁条表面呈黑色。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1)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碱式碳酸镁、带结晶水的碳酸镁以及氢氧化镁等。

(2)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和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取右图装置5个进行如下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 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 mL 10%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 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 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 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镁条第5天有极少量变黑

后来变黑面积没有增大

5

先加入2 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 mL 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4中,Na2SO3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两个实验__________(填编号)可得出镁条表面变黑一定与CO2有关;

(4)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NaOH溶液逐滴加入10g稀盐酸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多少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里。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棕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