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如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回答:
(1)仪器②名称|漏斗;
(2)蒸发滤液时,玻璃棒起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3)漏斗中的液面应低(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4)粗盐提纯时正确的顺序是D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蒸发滤液时,玻璃棒起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实验中的一贴二低三靠为: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a.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b.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
(4)根据粗盐提纯时要先溶解、再过滤、最后蒸发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仪器②名称是漏斗;
(2)蒸发滤液时,玻璃棒起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3)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4)粗盐提纯时要先溶解、再过滤、最后蒸发,故选:D.
故答案为:(1)漏斗;
(2)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3)低;
(4)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粗盐提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下列物质中: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石墨  ③肥皂水  ④活性炭
(1)可用于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③ (填序号,下同);
(2)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反应中某量(Y)与反时间(t)的函数系和图不相符的是(  )
A.氯酸钾加热分解中氧元素质量的变化
B.铁片放在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变化
C.木炭粉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食品蒸汽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反应放热而铁粉不能.
②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22.7℃;除B外,其余实验中镁粉的质量均为1.0g)
实验序号ABCDEF
固体成分MgFeMg+FeMg+NaClFe+NaClMg+Fe+NaCl
乙中现象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无肥皂泡大量肥皂泡,
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23.1℃22.8℃23.1℃24.2℃22.8℃27.2℃
上表中①现象无肥皂泡.
【获得结论】
(1)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 (OH)2+H2↑.
(2)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Fe和NaCl.
【反思改进】
(1)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不足以加热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是固体药品用量少
(2)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的固液混合物中仍然含有NaCl和铁粉,通过补充实验证明了上述猜测.补充的实验方案是: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浅绿色,证明有Fe,取少量固液混合物,过滤,取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白色固体(经检验为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的邻居张大爷是种植蔬菜专业户,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只记得是硫酸钾、碳酸氢铵、氯化铵中的一种,张大爷正为此烦恼.
(1)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助他鉴别化肥:
【实验步骤】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实验现象】嗅到氨味.
【实验结论】小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不是硫酸钾.
(2)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收集资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省略).
1据现象: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②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③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申,你最欣赏的设计是小明同学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做热源(或小红同学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NH4HCO3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显蓝色.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铁丝与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
(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知道该溶液的pH.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过一会会产生沉淀.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或Fe+CuSO4=FeSO4+Cu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铁和铜,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现有铜与金属镁、铁、锌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图.请你通过计算回答: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粉末的组成?
(2)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南南同学看到“好想你”红枣袋中装有一袋防腐剂,品名为
“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南南和北北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
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
南南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有一定含有Fe,
一定不含Fe2O3
北北同学认为南南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其中研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2)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CaO.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北北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①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②该溶液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和Fe2O3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2O3、CaO、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