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上册第1-3章综合检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③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④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⑤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雾
.①③.②③.④⑤.③⑥
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加大约一药匙铜粉;
②冷却,打开止水夹;
③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
④用酒精灯小心均匀的加热药品部位,加热大约分钟;
⑤读数并记录.
若没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可能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 滚动检测卷(二) 题型:选择填充题
电视剧《还珠格格》中香妃被赐死服用的“鹤顶红”,俗称“砒霜”,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二硫基丙醇在医疗上用于治疗砷中毒,化学式为C3H8S2O,可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下列有关C3H8S2O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二硫基丙醇属于氧化物
B.二硫基丙醇中有3个碳原子
C.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二硫基丙醇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C3∶8∶2∶1 【解析】 A、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而二硫基丙醇是含有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一个二硫基丙醇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故错误;C、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可知,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正确。故选C。D、一个二巯基丙醇分子含中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一、专题二综合检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备氧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该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说明氧气的________,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细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___.
(4)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含锌保健食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试回答:
①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现有一支20mL某品牌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则该支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14.3%45.5mg 【解析】 (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1-3章综合评估检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1)地球上的生命体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常用到氧气.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工业上通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很多,请写出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2)若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寻找新的催化剂,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_?
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离液态空气过氧化氢 水+氧气催化作用要考虑加入该物质后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明显改变;反应前后该物质的质量是否不变;反应前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不变 【解析】 ⑴自然界中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⑵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因为空气这种原材料容易得到,而且物理变化不会污染空气,氧气在空气中占比也很高所以容易得到大量氧气,这是基于工业氧气对于纯度要求不...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