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
B.过率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A 【解析】A、pH<7的溶液呈酸性,正确;B、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过滤除去的是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错误;C、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错误;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总质量增加的是 ( )
A. 食盐水 B. 烧碱溶液 C. 浓盐酸 D. 浓硫酸
查看答案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 K2CO3 B. CO(NH2)2 C. KNO3 D. Ca(H2PO4)2
查看答案下列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是
A.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
B.用铁锅做炊具烹调食物
C.用加碘食盐做调味品
D.用甲醛溶液保鲜大白菜
查看答案下列各组物质俗称、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是 ( )
A. 石墨、 C、 金属 B. 酒精、 C2H5OH、 无机物
C. 火碱、 NaOH、 碱 D. 臭氧、 O3、 氧化物
查看答案氯胺酮(C13H16NClO)俗称“K粉”,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胺酮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 B.氯胺酮由32个原子构成
C.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 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9: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2017届九年级3月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环节,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A. 单质:H2、O2、N2 B. 酸:HCl、H2SO4、CuSO4
C. 碱:NaOH、Ba(OH)2、NH3•H2O D. 盐:NaNO2、CaCO3、KMnO4
B 【解析】A、H2,O2,N2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正确;B、HCl、H2SO4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于酸,CuSO4电离时形成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不属于酸,属于盐,错误;C、NaOH、KOH、NH3•H2O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正确;D、NaNO2、CaCO3、KMnO4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正确。故选B。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 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 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 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 b处形成大量气泡
C. c处反应放热 D. d处溶液呈红色
查看答案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CaCO3+2HCl== CaCl2+H2O+CO2↑ B. CuO+H2SO4=CuSO4+H2O
C. SO3+2NaOH==Na2SO4+H2O D. Cu(OH)2+2HCl==CuCl2+2H2O
查看答案下列关于盐酸、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B. 用浓盐酸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
C.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D.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查看答案我们已经熟悉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
A. 生石灰 B. NaOH 固体 C. 浓硫酸 D. 食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毕业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操作中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B、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呈现一定的颜色,然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取pH;C、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D、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容器的上方,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会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实现人类共享。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
查看答案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将13.9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46.1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沉淀10g,过滤后,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查看答案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NaOH溶液;
猜想Ⅱ:Na2CO3溶液;
猜想Ⅲ:Na2SO4溶液;猜想Ⅳ:____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 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 猜想Ⅱ正确 | ||
【分析与推理】
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中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向G装置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迅速用预先绑有小气球的橡皮塞塞紧,振荡,观察到的气球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用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还原氧化铁,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D→B→C。进行实验时,D装置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只含有Na2CO3、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5g样品,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如图,试计算:
(1)其产生______g二氧化碳。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1)1.76;(2)84.8%;(3)10% 【解析】(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76g;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1.76g 106/44=X/1.76g 117/44=y/1.76g X=4.24g y=4.68g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___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方案 | ||
现象 | 溶液变红 | 产生______________ |
结论 |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 清液中有碳酸钠 |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______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____ .(填序号)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查看答案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
(3)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则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4)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中盛装饱和的NaHCO3溶液,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干燥装置E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A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某同学配制50g16%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2)图② 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需称取氯化钠 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
A.10 ml B.25 ml C.50ml D.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查看答案Ⅰ.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于今年5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飞机所用的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塑料扶手 B.纯羊毛毯 C.真皮座套 D.铜制扣件
(2)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______接触。
(3)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的Fe、Cu和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Ⅱ.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迅速增强人体抵抗力,有延缓衰老的神奇作用.已知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
(2)它的化学性质与硫元素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硒离子的符号________.
查看答案选择H、C、Cl、O、Ca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雪碧饮料中含有的酸_________;(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
(3)可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4)人胃内帮助消化的酸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A. NaCl溶液(MgCl2)﹣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B. 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固体氢氧化钠的干燥管
C. 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
D. 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D 【解析】A、MgCl2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呈无色的离子组是:
A.Na+、Fe3+、NO3-、Cl- B.Ba2+、NH4+、SO42-、OH-
C.Ag+、H+、Cl-、NO3- D.H+、Na+、NO3-、SO42-
查看答案下列鉴別方法可行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B. 用水鉴別NaOH固体和CaCO3固体
C.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 用Na2CO3溶液鉴別稀盐酸和稀硫酸
查看答案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灼燃棉纱线,有烧焦的羽毛味
B.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D. 将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氨味
查看答案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 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查看答案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
B.过率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氯胺酮(C13H16NClO)俗称“K粉”,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胺酮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 B.氯胺酮由32个原子构成
C.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 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9:4
B 【解析】A.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若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故正确;B.氯胺酮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所以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故正确;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6)=39:4,故正确.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测定溶液的pH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查看答案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查看答案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变黑 |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 ________ | 猜想2正确 |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 ________ | 猜想3不正确 |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 |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气味 | 刺激性 | 刺激性 |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 B试管 | C试管 | D试管 | |
步骤一 | 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淡蓝色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
步骤二 | 放入植物 | 放入植物 | ||
步骤三 | 光照 | 光照 | 光照 | 避光(锡纸包裹) |
步骤四 | 淡蓝色 | 黄色 | 淡蓝色 | 黄色 |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 增强 | ||
颜色 | 蓝色 | 绿色或淡蓝 | 黄色 |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
]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Cu Fe, ZnSO4 H2SO4+Fe=FeSO4+H2↑ H2SO4+Zn=ZnSO4+H2↑ c e Cu+2AgNO3=Cu(NO3)2+2Ag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 上升 铁钉生锈,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 【解析】(1)锌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有反应,但是由于铁比铜活泼,故锌先与硫酸铜反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1)Na2SO4制备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下:
(1)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生成水的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A. H2 B. H2CO3 C. CH4 D. CuO
C 【解析】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化合反应,正确; B、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分解反应,正确; C、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错误; D、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水和铜,是置换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 氧化铁 FeO B. 2个氢原子 H2
C. 钙离子 Ca+2 D. 锰酸钾K2MnO4
查看答案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图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在加压条件下,40 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4 m3的钢瓶中,这说明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查看答案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醛由4个原子构成
B. 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水分子
C. 甲醛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D. 甲醛由三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原料,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是
A. +3 B. -3 C. +1 D. -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 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 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C 【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在进行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后,同学们有如下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同时放出较多热量
B. 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与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同种物质
C.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
D. 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其过程中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查看答案1元硬币的外观:①有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③“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③为实验 B. ②为猜想假设 C. ①为发现问题 D. ③为设计实验
查看答案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查看答案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拧干衣服 B. 写粉笔字 C. 食物腐败 D. 粉碎废纸
查看答案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 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 B. 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 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 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