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
【答案】B
【解析】解:
A、由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均为3层,故A选项说法正确.
B、S、Cl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Ar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B选项说法错误.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如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属于金属元素,故C选项说法正确.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故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B.
A、由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S、Cl、Ar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判断.
D、根据从Na到Ar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工固氮”每年能生产11.9亿吨氨(NH3),反应原理为:N2+3H2 2NH3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人工固氮”每年固定氮气的质量是多少?
(2)每年全球“雷电固氮”约能固定0.98亿吨氮气,“人工固氮”固定氮气的质量相当于“雷电固氮”的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或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边澄清;
假设2: .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 , 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 .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P表示 .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CuSO4+2NaOH=Cu(OH)2↓+Na2SO4; Na2CO3+2HCl=2NaCl+H2O+CO2↑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内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根据要求,请回答:
(1)[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 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2)[分析讨论]甲小组得出的结论: .
原因(从微观的角度解释): . 乙小组的原因 .
(3)[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开发的多处温泉度假村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温泉水富含钾、钙、镁、氟、硅等,这里的“钾、钙、镁、氟、硅”指的是 (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