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邓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科学合理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是氧气
B. 可直接点燃液化石油气,不须检验纯度
C. 利用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才有可能制得氧气
D. 过多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加重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仪器,能作反应容器,还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烧杯 B. 表面皿 C. 试管 D. 锥形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胆矾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胆矾为块状结晶体,颜色为深蓝或浅蓝色,质脆,无臭,误食胆矾时可饮用蛋清、牛奶等物质与之形成沉淀,阻止胃肠道吸收.”在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胆矾的物理性质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电灯发光 C. 干冰升华 D. 矿石粉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这一结论产生了兴趣,决定进行亲身验证.
(查阅资料)①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操作,二氧化锰不溶于水.②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初步验证)小华提出先用电子天平称量1.0g的二氧化锰,然后将其与过氧化氢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待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再进行二次称量,结果发现所得数据大于1.0g,原因可是_______。
(实验改进)小强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烘干后再称量的方案,结果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论,与此同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尝试蒸发的方法,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深入探究)对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验证,小兵提出可以直接向刚蒸干的二氧化锰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能观察到仍有______的现象,就可以得出结论.但小芳对此产生了异议,她的理由是____。(已确认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实验反思)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确起到了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起到这一效果呢?对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设计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此装置能较快收集到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2)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功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却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这又是为什么呢?
(3)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在思考以后,决定对甲装置进行改进,如乙图所示,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
(交流与讨论)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启发,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又共同设计处了图丙所示的装置,发现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根据图乙装置的启示,请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
(5)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加热的温度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联系(如曲线图所示),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最低为49%(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现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 不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 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练习(12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错误的是 ( )
A. 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 B. 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异黄酮是一种氧化物 D. 一个异黄酮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5:1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况下,CO2极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