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冶炼生铁B.生石灰干燥食品
C.海水晒盐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生石灰干燥食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你按照下列要求各写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分解反应:H2CO3=H2O+CO2↑.
(2)化合反应:2H2+O2 $\frac{\underline{\;点燃\;}}{\;}$2H2O.
(3)复分解反应:HCl+NaOH=NaCl+H2O.
(4)非上述三种反应类型的反应:H2+CuO $\frac{\underline{\;\;△\;\;}}{\;}$Cu+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设计了图中所示的装置.
(1)首先,由导管口B吸入空气约3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
(2)然后,从导管口A呼出约30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a.测溶液pHb.滴加Na2CO3溶液c.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氨气、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其中对相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分液漏斗中装蒸馏水,烧瓶中放足量的细铁丝,则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若分液漏斗中装滴有石蕊试液的足量水,烧瓶中充满HCl,烧杯中盛放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
C.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烧瓶中充满CO2,烧杯中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与CO2反应
D.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水,烧瓶中充满NH3,烧杯中盛放无色酚酞试液,则可证明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暖宝宝”是一种很方便的贴片,它薄如纸、轻如棉、柔软而富有弹性,使用时只须往相应部位一贴,立刻就能发热,温度最高达60℃,平均50℃.持续时间在10~12小时.打开包装袋,发现其为黑色固体,带着好奇,我们共同来探究.
【提出问题】“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假设和猜想】“暖宝宝”的主要成分可能有:铁、碳等.
【方案设计1】黑色固体的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把适量样品放在滤纸上,把磁铁靠近粉末部分粉末被吸引“暖宝宝”中有铁单质
在一装有40mL红墨水的烧杯中,加入3药匙黑色粉末,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现象褪色“暖宝宝”中有碳单质
我们学过的黑色固体都不溶于水,“暖宝宝”中有没有可能还含有其他可溶于水的成分呢?
【方案设计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滴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观察现象无气泡产生无CO32-
用滴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Cl-
【得出结论】
“暖宝宝”的成分中含有:铁粉、碳粉、氯离子的化合物等.
【深入探究】
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暖宝宝”中铁的百分含量.
查阅资料:常温下氢气密度为0.0899g/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暖宝宝”样品与稀盐酸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计算出Fe的质量,继而得“暖宝宝”中铁的百分含量.
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如图1):向装有样品(10g)的锥形瓶(55g)中加入20g稀盐酸,待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84.8g,则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暖宝宝”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图2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氢气逸出时会带出水蒸气.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图3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称量时产生的误差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标注a、b的仪器名称:a、铁架台;b、集气瓶.
(2)利用以上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哪些?写出有关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要求答出两种气体).
(3)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4)甲烷(CH4)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试确定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以上哪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请按照题目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3)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4)小刚将铁粉加到氯化铁溶液中,过了一段时间溶液变成了浅绿色,后查阅资料得知发生了一个化合反应Fe+2FeCl3=3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