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是化工、医疗、高新材料的重要原料.5.6g乙烯不完全燃烧发生如下反应:2X+5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2C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O
B.该反应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
C.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有4种
D.若增加3.2g氧气则不会有CO产生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中反应物X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即可即可.

解答 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5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2CO可判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  反应后
C原子    0       4
H原子    0       8
O原子    10      1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可判断2个X分子由4个C原子和8个H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
A、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故不正确;
B、反应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44):(4×18)=11:9;故不正确;
C、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3种;故不正确;
D、设5.6g乙烯不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则
2C2H4+5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2CO
56        160
5.6g      x
$\frac{56}{160}$=$\frac{5.6g}{x}$,解得x=16g
设5.6g乙烯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y,则
C2H4+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2H2O
28       96
5.6g     y
$\frac{28}{96}$=$\frac{5.6g}{y}$,解得y=19.2g
19.2g-16g=3.2g,因此若增加3.2g氧气,则乙烯和氧气的质量比为则不会有CO产生;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利用化学式对有关物质的说法进行判断,本题为综合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冰和干冰B.氧气和液氧C.红磷和白磷D.汞和水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
A过氧化氢和水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
B夏天的高压铝线比冬天长夏天温度高,铝原子体积变大
C将糖放入水中,整杯水都会变甜糖分子不断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
D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分子有毒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4:1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无色
D.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25℃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汇总,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甲、乙溶液均为20℃时的饱和溶液
B.图2中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
C.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D.图3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镁带、硫粉分别在空气中燃烧,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都发出耀眼的白光B.都放出热量
C.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都是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结合如图1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铁架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DFE,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关闭D中活塞,固液分离.
(4)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反应.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活塞和弹簧夹K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加入A中锥形瓶,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现象时,关闭活塞,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实验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B中锥形瓶,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A瓶中液体进入B瓶中,且B瓶中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并且溶液呈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锥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红色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1,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分液漏斗.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A,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用B、D装置组合可制取另一种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常选用装置B或装置C,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选用的收集装置为E或F(填字母编号).
(5)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环境.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①写出上述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为了收集、处理氨气(如图2),则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③→④→⑤.
③装置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液体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