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徐随家人在用餐时发现,银耳盅下端有一个放置燃烧蜡烛的器皿,其侧边留有3个开口,器皿如此设计是为了满足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______。小徐发现蜡烛燃烧火焰微弱,于是将3根火柴放到蜡烛中帮助其燃烧,观察到火柴被火焰“包裹”着并熊熊燃烧,银耳盅底部和侧边出现大量黑色物质,请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水是生命之源,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用铝壶烧水时被水浸没的部分会出现黑色,是由水中的铁离子_____引起的。
(3)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图是用氯气给水消毒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传入中国。
①丝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
A.纤维素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②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缺乏会得________病。
③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Al2O3 ______金属材料(选填“是”或“否”)。写出铝离子的符号 _______ 。
(2)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
①将石油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不同产品是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炉具进风口,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
③温室效应是由CO2、CO、SO2气体中的 __________气体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氮的固定指的是通过自然或人工方法,将氮气转化为其它可利用的化合物的过程。一种“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是在光照条件下,氮气在催化剂表面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2)氨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则加入的X 应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 H2SO4 B CaSO4 C 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新型锂电池,它选用的材料与以往电池不同,主要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8Li+3SOCl2=Li2SO3+6LiCl+2S,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Li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B. S元素的化合价有3种
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 生成物为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 A | B | C | D |
目的 | 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 证明碳与氧化铜能发生反应 | 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的溶解性 | 探究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 |
方案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均变成不饱和溶液
B. 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0g
C. 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将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水经过以下流程,提取铜和副产品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的名称是___,加入A的反应现象为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
(3)固体B含有的物质是___,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通过以上流程,谈谈你获得的启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