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高纯氧化镁产品供不应求,工业上可以用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工业流程如下:
(1)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反应前要粉粹,目的是 , 反应1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反应2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MgSO4+C 2MgO+2SO2↑+。
(3)反应2中硫酸镁与炭的配比对硫酸镁转化率的影响如下图1,硫酸镁转化率最高时m(MgSO4):m(C)= , 当配炭比2:1~3:1时硫酸镁转化率低的原因是。
(4)反应2中时间和温度对硫酸镁转化率的影响分别如下图2、图3,则最佳的时间和温度分别为 h、℃。
(5)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两个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可以用石灰浆吸收其中的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MgCO3+H2SO4═MgSO4+H2O+CO2↑
(2)CO2↑
(3)8:1,炭粉较多,硫酸镁被炭粉包裹,受热面积小,传热性降低
(4)2h,800℃
(5)温室效应,酸雨,SO2+Ca(OH)2=CaSO3+H2O
【解析】解:(1)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反应前要粉粹,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反应1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SO4═MgSO4+H2O+CO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g原子反应前后各2个,S原子反应前后各2个,O原子反应前8个,反应后6个,C原子反应前1个,反应后0个。故填:CO2↑;(3)由图可知,硫酸镁转化率最高时m(MgSO4):m(C)=8:1;当配炭比2:1~3:1时硫酸镁转化率低的原因是:炭粉较多,硫酸镁被炭粉包裹,受热面积小,传热性降低;(4)由图可知,则最佳的时间和温度分别为2h、800℃;(5)由(2)可知,反应产生的气体是SO2、CO2。因此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酸雨;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析;根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分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B.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C.化学成就了人类实现点石成金的梦想
D.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钾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___________;⑤装瓶。
(2)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填“>”“<”或“=”)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 并探究 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 CO2、H2O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 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利用装置 A 制取 CO2 的优点是;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D的作用是;
(4)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还可用上图2装置中(填字母序号)收集;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如图3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温室生产可保证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所谓温室生产是向大棚中施加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多越好.
(1)塑料大棚中的二氧化碳能参与并促进作物的________作用.
(2)大棚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请说出其中一点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H、O、N、Ca、Na”之中选取合适的元素,写出化学式。
(1)一种常温下的液体_____。
(2)一种微溶于水的碱______。
(3)一种盐___________。
(4)一种原子个数比为 1:2的金属氧化物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