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用作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氧气助燃--切割金属

分析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 解: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故A正确.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B正确.
C、铝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铁制品表面涂“银粉”(即铝粉)防锈,是利用了氧化铝的稳定性,而不是铝的稳定性,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D、氧气助燃--切割金属,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超氧化钾(KO2)是一种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4KO2+2CO2═2K2CO3+3O2.此外,超氧化钾还能与水、氯化氢等物质发生反应.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来制取氧气.实验中使用了如图装置(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

(1)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ECADF(填序号).
(2)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
(3)装置H也可用来收集氧气,此时氧气应该从b(选填“a”或“b”)导管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B 中盛放氢氧化钙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假设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此步实验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能反应.
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如果没反应,则B中会出现浑浊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常温下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A装置来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A改为B,其理由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混匀三个步骤.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
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150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①⑤⑥(填数字序号).
①量筒  ②药匙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滴管 ⑥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一种相同的元素,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通常都为气体,甲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如果由原子构成的,可以构成不同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写出乙和丙之间相互转化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2CO3、Ca(OH)2、NaNO3B.KNO3、NaOH、Na2CO3
C.HCl、BaCl2、AgNO3D.NaCl、K2CO3、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
A.甲是生成物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丁的变化质量为13:6D.反应中甲、丁的变化质量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瓶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2)小刚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32-,避免其对OH-检验造成干扰;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变质的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