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 )

A. 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 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

C. 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

D. 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

D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一) 题型:推断题

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⑴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B为__________;D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⑵若A为人体胃酸的士要成分,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则C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或O2复分解反应氧化物NaOH+NH4Cl=NaCl+NH3↑+H2O[或Ca(OH)2+NH4Cl=CaCl2+2NH3↑+2H2O] 【解析】 (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可知A是二氧化碳,B可以为氧气,E为碳酸钠;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总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一) 题型:单选题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种氢原子1个原子的质量为 3.348×10-27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2 C.3 D.4

B 【解析】 试题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因此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化学综合训题(一) 题型:填空题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分别向 5 g 镁粉和 5 g 铝粉中滴加足量稀硫酸

B. 分别向相同质量和浓度的氯化铜和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解析】 根据各个反应的进程,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A、根据化学方程式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可知每18份质量的铝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Mg + H2SO4 === MgSO4 + H2↑每24份质量的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分别向5 g镁粉和铝粉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铝生成的氢气多,与图像相符,故A正确;B、硫酸铜和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化学综合训题(一)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内壁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

D. 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

A 【解析】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故A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内壁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故B错误;C、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防止污染空气,故C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不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故D错误。 点睛∶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内壁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做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简答题

固体M(由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组成)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有色溶液甲,进行图中实验。(X、乙、丙均为无色溶液且X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断:

(1)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X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固体M最多由________种物质组成。

AgClKOHCl﹣、SO42-6 【解析】 X、乙、丙均为无色溶液且X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C和硝酸钾,所以C是氯化银,丙中含有氯化钾,溶液乙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B和氯化钾,所以B是硫酸钡,乙中含有硫酸钾、氯化钾,甲和X会生成红褐色沉淀A和乙,所以A是氢氧化铁沉淀,X是氢氧化钾,所以甲中至少含有氯化铁、硫酸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填空题

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12:00对应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B.10:00对应的元素易形成化合物

C.9: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

D.该钟表的整点时间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数目相等

A 质子数 【解析】A.Mg属于金属元素; B.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9:00对应元素的符号为F; D.整点时间分别代表原子序数,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解答。 【解析】 A.12:00对应的元素为Mg,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10:00对应的元素为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易形成化合物,故B错误; C.9:00对应元素的符号为F,离子符号为F-,故C错误;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次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将相同质量的固体a、b溶解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得到的溶液质量为a>b

D. a物质中混有少量c,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提纯a

C 【解析】 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A选项正确;加水稀释b溶液,可使其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溶解度增大,可使其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选项正确;由于t2℃时a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故将相同质量的固体a、b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a<b,C选项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应该用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元素 ②水分子 ③氧原子 ④氧分子

(2)研究水的组成时,需在电解器的玻璃管内加满水,且水中加入少量Na2SO4,其作用是_________,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3)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用_________的方法。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烧瓶里,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_________。

(4)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寿光北部手工制盐据考古上溯至商代已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五个步骤: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晒卤”的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②“滤卤”和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其作用都是为了除去_________。

④;增强水的导电性,2:1;煮沸,暴沸;变大;液体中不溶性的杂质。 【解析】 (1)根据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电解水的现象、结论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3)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和蒸馏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4)①根据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分析判断;②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 (1)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凉开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过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