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忘了滴加酚酞溶液,不知道盐酸是否过量。于是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溶质中含有CaCl2Ca(OH)2;

猜想四:溶质中含有CaCl2HClCa(OH)2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表格。

方案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色

猜想一正确

酚酞变红色

猜想三正确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溶液至过量

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若要完善此方案,可将酚酞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然后过滤。

[拓展延伸]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还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__(吸热”“放热无热量变化”)反应。

2)向A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___色。

3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B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无变化”)

【答案】溶质中含有CaCl2HCl 碳酸钠 开始有气泡产生,后来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合理即可) 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也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紫色石蕊溶液 碳酸钙 放热 CaCl2 减小

【解析】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若恰好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若稀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HCl,若氢氧化钙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Ca(OH)2

故填:溶质中含有CaCl2HCl

[交流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Ⅳ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不能共存,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填:

[实验设计]

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开始有气泡产生,后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即猜想二正确,因为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故填:碳酸钠;开始有气泡产生,后来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思交流]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理由是:盐酸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酞变红,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若要完善此方案,可将酚酞溶液换成紫色石蕊溶液,如果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则证明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即猜想一正确。

故填: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也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紫色石蕊溶液。

[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人过量的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然后过滤除去过量碳酸钙。

故填:碳酸钙。

[拓展延伸] 1)由图可知,AB段温度升高,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2A点反应才刚开始,溶液中氢氧化钙过量,向A点对应的溶液中加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故填:蓝;

3B点温度达到最高,表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B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故填:CaCl2

4B点之后盐酸过量,BC的过程中不断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填: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钛(Ti)因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被誉为“未来金属“。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加热至红热时,能与常见的非金属反应。工业上由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图:

1)反应前将钛酸亚铁和焦炭磨成粉末状的原因是_____

2TiO2CCl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TiCl4和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是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为_____

3)写出步骤③中(Ar起保护气作用)在高温时生成金属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4)今年来,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TiO2来制取金属钛获得成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工业利用该方法制备金属Ti的缺点是_____

5)如何从反应③后的固体中获得金属钛: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 ℃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甲、乙的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侯氏制碱法”制备Na2CO3的流程如下。

①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②操作a的名称是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③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 ,副产品为_ ( 填化学式)

2)实验室制备纯碱( Na2CO3 )的主要步骤为:将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加热,控制30~35°C,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转入蒸发皿中灼烧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g/100g)

温度

溶解度

0°C

10° C

20° C

30° C

40° C

50° C

60°C

100°C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反应温度需要控制在30~ 35°C ,原因是__。为控制此温度,通常采取的加热方法为___

②保温30分钟,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甲、乙两种物溶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t1°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

B.t1°C,甲、乙两种物质的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t2°C,甲物质的水溶液的质量比乙物质的大

D.当温度低于t1°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____种元素。

②构成氯化镁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E中碘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在点燃条件下,AB反应生成CD

①1A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原子。

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成CD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表中信息,类推出丙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名称

甲酸

乙酸

丙酸

丁酸

戊酸

化学式

CH2O2

C2H4O2

C4H8O2

C5H10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要得到氢气, 可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适量试剂是(

①食盐水;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钡溶液;④碳酸钠溶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_____

2)只通过A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不合理的是_____

A CuAg、稀盐酸 B CuAgNO3溶液 C CuNO32溶液、Ag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 ZnCuAg B ZnCu C CuAg D Ag

这四种猜想中你认为有可能的是_____(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图1的实验,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1A组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填标号)

①红磷燃烧后,燃烧匙伸入不够迅速

②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③红磷的量太多

④实验前集气瓶里装水

⑤装置漏气

⑥红磷燃烧时,止水夹未夹紧

2B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玻璃管容积V19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30mL处(V230mL),操作正确,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注射器活塞最终停留在_____mL处,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目的是_____,若实验结束且冷却到室温后没有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就读数计算,则测量结果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影响”)。

3C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将药品红磷换为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若实验要成功则需将集气瓶内的水换成_____(填试剂名称)。该小组同学改用新方案进行实验,但发现结果始终偏小。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与空气反应生成了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

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16.0%

(探究一)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可知_____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探究二)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乙同学猜想成立

②待装置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集气瓶中

_____

(探究三)丙同学从木炭燃烧产物的角度猜想还可能是生成了_____(填化学式)导致结果偏小;于是用注射器抽取集气瓶内的气体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气球的作用是_____,当观察到d_____(填实验现象),可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成立,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