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桂林)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析:A、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扇动,离瓶口一段距离去闻;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避免试管炸裂;
C、烧碱与稀盐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解答: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扇动,离瓶口一段距离去闻,而不能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故A错误;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避免试管炸裂,故B正确;
C、烧碱和稀盐酸都会都皮肤造成腐蚀,而且烧碱与稀盐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烧伤皮肤,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始终是化学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桂林)化学-使生活更加美好.下列生活用品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桂林)请用化学符号回答: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O2
O2

(2)水在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
H、O
H、O

(3)生理盐水在医疗上常用于补充体液和洗涤伤口,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NaCl
,溶剂是
H2O
H2O

(4)碱中都含有的阴离子是
OH-
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桂林)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天然气
天然气

(2)煤燃烧排放出的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
(3)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以下途径中,产生PM2.5的相对较多的是
a
a
(填字母编号).
a、汽车尾气;b、道路尘土;c、煤炭不完全燃烧排放出炭粒;
(4)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做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1:1的可燃性气体.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H2O
 高温 
.
 
CO
CO
+
H2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桂林)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探究用Fe从含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获取金属Cu的原理.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实验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请在下表对应的方框内填入铁和铜的元素符号.

(2)意外发现:小明将光亮的铁丝插入含Fe2(SO43和CuSO4的废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意外地发现铁丝表面没有变红.
(3)提出问题:Fe为什么没有从废液中置换出Cu?
(4)提出假设:小丽认为在铁丝表面可能有Cu析出,但被Fe2(SO43溶液溶解了.
(5)验证假设:提供的主要实验用品:洁净的铁丝和铜丝各两根,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Fe2(SO43溶液三份[Fe2(SO43溶液显黄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数据 结论
①准确称量洁净的铁丝和铜丝的质量 铁丝质量为ag,
铜丝质量为bg
\
②将铁丝插入Fe2(SO4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 铁丝质量为mg,(m<a),溶液有黄色变为浅绿色 一定有
FeSO4
FeSO4
生成(填化学式)
③将铜丝插入Fe2(SO4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 铜丝质量为ng(n<b)
(填“能”或“不能”)与Fe2(SO43溶液反应
④另取相同质量、相同粗细的洁净铁丝和铜丝互相缠绕,插入Fe2(SO4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分别称量铁丝和铜丝的质量 铁丝质量较轻
铜丝质量不变
Fe、Cu共存时
Fe
Fe
优先与Fe2(SO43溶液反应
(6)实验结论:小丽的假设
不成立
不成立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Fe、Cu共存时Fe优先与Fe2(SO43溶液反应
Fe、Cu共存时Fe优先与Fe2(SO43溶液反应

(7)思考与交流:
①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找到了用Fe从含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提取金属Cu的关键,并且最终实验获得了成功,其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加入过量的铁
加入过量的铁
.并且反应充分.
②已知Fe和Fe2(SO43发生化合反应.请按反应顺序写出用Fe从含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获取金属Cu的化学方程式:
Fe+Fe2(SO43=3FeSO4
Fe+Fe2(SO43=3FeSO4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