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C CO2 → H2CO3 CaCO3 CO2
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 )
A.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B.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 复分解、化合、分解、置换 D. 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碳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 点睛∶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考前适应性练习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一些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
(2)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杂质气体,若用B、E、F等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则装置的接口顺序为:a→(____) (____) →(____) (____) →收集,其中E中所放的药品为 ________ 。
(4)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使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当观察_______ (填实验现象)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再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后,关闭活塞a、b,轻轻振 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③有同学认为仅做上述实验不严密,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所选的试剂是 _________ ,产生的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 Zn+2HCl==ZnCl2+H2↑ e d b c 浓硫酸 防止气体从漏斗口逸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烧杯内的液体流入集气瓶内 2NaOH+CO2===Na2CO3+H2O 水(H2O) 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液体的体积不同 【解析】(1)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法制氧气选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2KM...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2018届九年级适应训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吴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按要求填空:
(1)可用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_______端进入(填“b”或“c”)。
(2)小吴查阅资料得知:CO2+Na2CO3+H2O==2NaHCO3 用E装置来证实CO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则E装置中气球的变化_________(填“鼓起来”或“气球变扁”或“不变”)。
B 2H2O22H2O+O2↑ C 鼓起来 【解析】(1)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C装置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b端排出,所以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端进入。(2)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所以滴入碳酸钠溶液后,瓶内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鼓...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5月18日 构成物质的粒子--《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下)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蒸馏水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汞
A 【解析】A、蒸馏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金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以下问题。
(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①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____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②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金属的导电性 B. 金属的耐腐蚀性
C. 金属的硬度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2)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校园内铁制车棚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其生锈的方法: ___________;
金属材料 A 铁 铜 金 在车棚表面喷漆 【解析】(1)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①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②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金属的导电性,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的硬度和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2)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H+ Ba2+ NO3﹣ SO42﹣ B. H+ SO4 2﹣ K+ CO3 2﹣
C. H+ Na+ K+ NO3﹣ D. Ca 2+ CO3 2﹣ NO3﹣ Na+
C 【解析】A、H+ NO3﹣ Ba2+和SO42﹣ 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B、SO4 2﹣K+ CO3 2﹣和H+ 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 Na+ K+ NO3﹣,可以大量共存;D、Ca 2+ 和 CO3 2﹣ 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NO3﹣ Na+。故选C。 点睛∶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水生成或有沉淀生成或有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中之一即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C.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
D.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铜
A 【解析】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A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固体,故C错误;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红色物质,铁比铜活泼,置换出铜,铜呈红色,故D错误。 点睛∶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置换出铜...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最后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补充蛋白质
B. 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
C. 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D. 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C 【解析】A、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故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补充蛋白质,正确; B、油脂是人体的备用能源,如过多的摄入油脂,不能被人体完全消耗,就会储藏起来,使人体变的肥胖,正确; C、人体缺乏某些元素会出现相应的病症,但是要合理的摄取,不能过量的摄入,错误; D、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会出现人体缺乏部分营养物质,故不利于身体健康,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8年九年级中考一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A. 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B. 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C. 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 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A 【解析】A、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故A正确;B、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均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均不溶于水,故C错误;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铜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故D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