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中考了,妈妈为小华准备了如下的食谱:主食:米饭,配菜: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牛肉干。从营养搭配的角度看,你认为食谱中添加下列哪种食品更合理?(   )

A. 炒鸡蛋 B. 红烧猪蹄 C. 白菜汤 D. 烤羊肉串

C 【解析】所给菜谱中含有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缺乏维生素,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B装置中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E装置中乙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现有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选择合适的物质用D装置制取C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用在反应过程中,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装置___________。

(4)小明同学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氢气,小华认为小明制取的氢气不纯,杂质气体除了水蒸气外还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使用_________(填名称)溶液除去,若用装置G和H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将G装置改装的方法是_________。

烧瓶 集气瓶 2H2O22H2O+O2↑ CaCO3 +2HCl= CaCl2 +H2O+CO2↑ 关闭活塞 E HCl 硝酸银 装满水 【解析】(1)B装置中甲的仪器名称为烧瓶;E装置中乙的仪器名称为集气瓶; (2)C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氧气,即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几种叙述:①加速植物光合作用;②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③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④可促进土壤中的Ca2+、Mg2+被植物吸收。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全部

D 【解析】①因为碳酸受热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二氧化碳与水都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可加速光合作用进行,正确;②因为碳酸受热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形成温室效应,故有助于农作物“防冻”,正确;③碳酸显酸性,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正确;④碳酸溶液会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进而可以形成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而植物主要以离子形式吸收矿质元素,正确。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大足、綦江、南川、全善初中四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2℃时,把30gA物质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可以得到_______克溶液。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t1℃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成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A或B)。

75 t1℃A和B的溶解度是25g A 【解析】(1)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30gA物质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可以得到25g+50g=75g溶液。(2)p点的含义是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g。(3)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A变为不饱和溶液,B仍是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大足、綦江、南川、全善初中四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 怀疑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 将NH4NO3与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C.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使用甲醛浸泡食物,以防止食品腐烂

C 【解析】A. 天然气泄漏,不能使用电器,以免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错误;B. 草木灰显碱性,铵盐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逸散到空气中而降低肥效,错误;C.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D. 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

实验用品:相同型号的U型管2支、橡皮塞2个、10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气球2个。

实验操作: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0.53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将注射器伸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时迅速将盐酸分别注入U型管中。两个装置都会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哪种物质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多?________(要有计算过程)

产生大量气泡,气球膨胀 碳酸氢钠 设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0.53g x 106/0.53g=44/x x=0.22g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0.53g y 84/0.5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 加热一定量的碳铵,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C. 向氯化钡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 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解析】A、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pH无限接近7,正确;B、 加热一定量的碳铵,碳铵完全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0,正确;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应该从零开始,错误;D、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复合肥

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C. 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2

D.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A 【解析】A、根据尿素的化学式CO(NH2)2,复合肥是只含氮磷钾中的两种元素以上的化肥,尿素中只含有的是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4+1×2)×2=60,正确;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前边的系数比是1:2,正确;D、通过反应可知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

(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进行操作1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_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4)上述流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H2O 引流 放热 置换反应 【解析】(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2)操作1是蒸发过程,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该过程中没有单质的生成与参加反应,故一定没有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