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用化学符号表示:
(1)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离子H+
(2)硫酸铜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Cu2+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H2
(4)制作面点的一种“碱”Na2CO3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离子是氢离子,其符号为:H+
(2)硫酸铜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铜离子,其符号为:Cu2+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4)制作面点的一种“碱”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1)H+;(2)Cu2+;(3)H2O;(4)Na2C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用源于汉代的漆红色绘制出祥云图案,高雅华丽、内涵厚重.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料为丙烷(C3H8),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铝合金环保材料,火炬的下半部喷涂高触感橡胶皮革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这是首次创造性的在奥运火炬上使用这一材料.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该火炬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合金.
②请写出丙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3H8+5O2 $\frac{\underline{\;点燃\;}}{\;}$3CO2+4H2O;
③用丙烷作奥运会火炬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关于“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是否含有氮气的结论是:人呼出的气体不含有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铝、铜和铁及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铁与氧气接触.
(3)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其组成元素有4种.老师用生锈的铜片、铁粉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①紫红色固体C的化学式为Cu;从溶液B中分离出固体C的操作是过滤.
②写出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③试推测无色气体A为二氧化碳.(填名称)
(4)小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防止木质文物变形的常用方法是:将明矾结晶在木质纤维间隙中.受资料启发,他在家里尝试做明矾的结晶实验,具体做法及现象如图.
以上实验可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矾的溶解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明矾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数据编号
测量项目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52.4051.92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102.00102.54
氮气的体积/mL/243.5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灼热的氧化铜被氧化和生成的水蒸气全部进入B装置内,使实验更精确.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0.54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48g.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③④⑥.(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
①试管,②酒精灯;
(2)请仔细分析装置A的特点,推测其所用的制氧气的原理是b(填a、b或c)
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3)采用上述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装置B(填“A”或“B”).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这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4)在装置A中,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当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后,才能开始收集气体.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
(5)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6)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反应过程并描述反应现象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化学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CO中毒
B.用灼烧的办法能区分羊毛和棉线
C.补充维生素B可以预防坏血病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储藏有金属镁的仓库的大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