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由粒子甲“”聚集成的物质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1,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任举一例符合此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2)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如下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4,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
(3)宇航服采用氢氧化锂(LiOH)去除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X,则X的化学式为H2O.
(4)如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图中体现了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ABD(填序号).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5)矿泉水、蒸馏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率大大提高,此时水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6)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ACD(填字母序号).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7)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则所得溶液中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是银离子.

分析 (1)观察微观模拟图,总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找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关系,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判定物质的反应类型;
(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种类等,原子序数=质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原子数目不变; 再结合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可求的X的化学式;
(4)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进行有关的分析与推断;
(5)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判断;
(6)珍惜每一滴水,注意节约用水的方法.经仔细地分析后再作出应答;
(7)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Cu>Ag),锌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当硝酸银全部反应完后,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根据以上反应及现象,分析反应的发生情况,推断所得固体及溶液中的离子.

解答 解:(1)将图中前后无变化的微粒去除得图:,图示表示 由“”聚集成的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可能一种为氧元素,所以该物质可能为氧化物;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该图相符,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故答案为:可能;2:1;化合反应;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由于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4-2-8-18=6,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硒离子.
故填:34;78.96;6;得到.
(2)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反应前:锂离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1个;反应后除X外:锂离子2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1个,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H2O.
(4)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A.元素种类;B.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反应中由4个分子生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故答案:ABD.
(5)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可见水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故水起了催化的作用.故答案为:催化作用;
(6)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应该提倡:用漱口杯接水刷牙、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故选ACD;
(7)由题意可知,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当硝酸银全部反应完后,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锌没有剩余,铜不能确定.由此可知:所得溶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故填:银离子.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及其反应类型的判断、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方面的内容,难度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B.用铁矿石冶炼得到生铁
C.用稀硫酸除铁锈D.用葡萄来酿制葡萄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种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干冰;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按序号填写答案):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①取少量雪状的物质置于容器中;②该物质直接升华,没有液体留下;
③取少量雪状的物质放入澄清石灰水中;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或用燃着木条靠近,火焰熄灭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学习碳酸钠的性质之后,知道碳酸钠溶液中主要含有H2O、Na+、CO3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为什么碳酸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碳酸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CO32-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
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无色
 Na+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用试管取少量碳酸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CO32-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讨论反思】
(1)如果在实验③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
(2)碳酸钠溶液能使物色酚酞变红色的原因是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少量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化学探究课上,老师拿来一瓶标签有破损的试剂瓶,里面盛有一种无色溶液(如图).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做出猜想】第一组:可能是CaO溶液;
第二组:可能是CaCO3溶液;
第三组:可能是CaCl2溶液;
第四组:可能是Ca(OH)2溶液;
第五组:可能是Ca(NO32溶液.
【交流讨论】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猜想不正确,
第一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形成溶液,
第二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碳酸钙不溶于水,无法形成溶液.
【知识梳理】CaCl2溶液和Ca(NO32溶液均为中性,Ca(OH)2溶液为碱性.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酚酞溶液 通入
②二氧化碳气体
 滴加X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溶液没有变红
 未出现浑浊 产生白色沉
 实验结论 第四组猜想不成立 第四组猜想不成立第三组猜想成立
③小美同学认为,X可以是Na2CO3溶液,而小园同学认为X是Na2CO3溶液不能证明第三组猜想成立,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Na2CO3+Ca(NO32═2NaNO3+CaCO3↓.
④经大家讨论,一致认为,X应该是AgNO3(填化学式)溶液.
【得出结论】第三组猜想成立,此无色溶液为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出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
B.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C.给农作物补充钾元素,可施用草木灰
D.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脱氧中的一步主要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固体)
(1)Fe(OH)2读作氢氧化亚铁;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2)某同学自制脱氧剂(2g铁粉、0.5g活性炭、0.5g食盐)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

请回答: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乙在净水中用作吸附剂.
②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O4+H2↑.
③溶液丙含有的溶质有FeSO4、NaCl、H2SO4(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氯化氢气体的性质.现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收集满氯化氢气体,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蒸馏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然后倒置圆底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蒸馏水(预先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里;最后挤压胶头滴管使滴管中的蒸馏水进入圆底烧瓶,并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大烧杯中的紫色液体沿着玻璃管喷人圆底烧瓶,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并且红色的液体逐渐充满整个圆底烧瓶.
(1)根据上诉现象推测,氯化氢气体具有的性质: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呈酸性;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是盐酸,盐酸中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色的微粒是H+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和碱石灰都可以作干燥剂,原因是具有吸水性.上述三种干燥剂中,不能用来干燥氯化氢气体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碱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
A.
常温下,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B.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或稀盐酸
C.
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D.
少量的碳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