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曲线A、B、C分别代表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b点的含义是
 

(3)t1℃时将30g 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g.
(4)A溶液中混有少量的B,若要从混合液中分离出A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5)欲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是
 

(6)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由图象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b点的含义是:在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物质,那么50g水最多能溶解20gA物质,因此所得溶液质量为70g;A溶液中混有少量的B,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若要从混合液中分离出A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不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用升温的方法;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在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C>B>A,升温时,A、B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质量分数变小,因此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解答:解:(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故答案为:C>B>A;
(2)b点的含义是:在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
(3)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物质,那么50g水最多能溶解20gA物质,因此所得溶液质量为70g;故答案为:70
(4)A溶液中混有少量的B,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若要从混合液中分离出A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5)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不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用升温的方法,故答案为:升温
(6)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在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C>B>A,升温时,A、B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质量分数变小,因此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故答案为:B>C>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
A、2H
B、2H+
C、3H2
D、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请说明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化学变化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3)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不能”).请解释原因?
(5)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
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的名称:A
 
;B
 

(2)盛放在仪器A中的物质是
 
,该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是
 

(3)在实验中,钟罩内的水面起的变化是
 

(4)实验中,若仪器A中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
 
;若钟罩的密封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化学实验室里,小亮发现有一瓶敞口的标有固体NaOH的药品,已变成了白色粉末,他大胆的猜想并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一起完成:
【提出假设】:白色粉末可能是: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与Na2CO3混合物
【部分实验用品】:稀盐酸,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PH试纸(供选)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
 
溶液
有气体生成 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②另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加
 
 溶液
溶液变红色 表明溶液是
 
性,结合实验步骤①可推知假设中
 
 
均可能成立.
③另取少量白色粉末来溶于水,滴加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取少量滤液用
 
来实验.

 

该白色粉末一定是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所示)
(1)导致所得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任写两条):
 

 
; 
(2)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下列结构示意图的序号填空:

(1)是稀有气体的是
 

(2)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3)属于金属原子的有
 

(4)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5)属于阳离子的有
 

(6)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在t1℃-t2℃之间溶解度相等的物质是
 

(3)t3℃时100g配成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3℃降温到t2℃,将析出晶体
 
g
(4)现有ABC三种接近饱和的溶液,欲使其饱和,可以针对ABC分别采取3种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是:A
 
B
 
C
 

(5)t3℃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A物质,所得溶液不饱和,为使其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可加入A物质
 
g,或蒸发水
 
g,或使其降温到
 

(6)在t1℃配制A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图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3)如图2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
①剧烈反应,有气泡产生;
②镁条逐渐溶解; 
③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物质中的哪一种?
 

(4)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