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包“神秘的红色粉末”,老师提示说该红色粉末由Cu 、Fe2O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该小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其组成。请你参与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②只有     ;③是Cu 、Fe2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过程】
(1)甲同学说如果结论是猜想①,粉末在空气中加热后颜色应变为 色。如果结论为猜想②,粉末应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乙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取该粉末适量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观察发现玻璃管中红色粉末部分变黑,取反应后粉末少量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有   产生,并且有   色粉末剩余。
【交流讨论】
①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②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戊同学指出:丁同学所用装置虽能完成实验,但明显存在缺点,理由是           
【猜想】只有Fe2O3
【探究过程】⑴黑;Fe2O3+6HCl="2" FeCl3+3H2O  ⑵丙 (3)气泡 红色
【交流讨论】①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③没有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或实验中尾气没有处理,或实验中有CO放出污染空气)

试题分析:猜想中可能只有三氧化二铁;⑴铜在空气中加热会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变为黑色,如果为三氧化二铁和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 FeCl3+3H2O;(2)丙同学是正确的,猜想③中铜单质可以和氯化铁反应生成可溶物;(3)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有气泡生成,剩余的红色粉末为铜单质;【交流讨论】①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②A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③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今年5月,我市各学校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小张同学进行的实验考查是“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
现象记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
样品1: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品2:溶液中出现气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酸碱度,简述操作的主要步骤: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酚酞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均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种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写出产生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                      。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预计实验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猜想               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活动小组中的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瓶壁上粘附着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___________,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你认为是否正确            ? 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化学活动小组对白色物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l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
       
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
沉淀
白色物质
是_______   ___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显红色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得出结论】写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小明见妈妈买了些取暖袋,他很好奇,打开了一袋,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粉末。那么,取暖袋里是什么物质在发生反应、释放热量呢?

【查找资料】
①取暖袋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层中的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蛭石、可溶性无机盐、吸水性树脂(含水)。
②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保温材料,起保温作用;吸水性树脂可反复释水、吸水,起吸水、保水的作用;二者均不参加反应。
③使用时应注意:不使用产品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提出猜想】
①可溶性无机盐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一种或几种。
②取暖袋发热时,可能是铁粉、氧气、无机盐、水、活性炭几种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
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确定无机盐的成分提供参考。
 
NaCl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Ⅰ
加入B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略呈浑浊
产生淡黄色沉淀
(1)现象I是       
(2)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实验过程】
分别取没有使用的取暖袋和失效后的取暖袋中的黑色粉末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无机盐
的成分及参加反应的物质。
序号
加入试剂及操作
没有使用的暖袋
失效后的暖袋
 

加入足量水观察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无变化
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无变化
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
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3)实验V中,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和浅绿色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取暖袋中无机盐的成分是       
②取暖袋发热时,原料层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5)利用右图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氧气是否参加了反应:       ,则氧气参加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6)小明根据IV中的现象判定无机盐未参加反应。他的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小林和小明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做Ca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两人对试管内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CaCO3后残留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O3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            ;
猜想二:CaCO3未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CaO、CaCO3
猜想三:CaCO3未分解,固体成分为CaCO3
【实验与事实】
小林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震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接着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过程中固体逐渐消失,你认为还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与交流】
小林认为猜想一成立,他的结论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 )的。你认为猜想     成立。
【拓展与迁移】
若给上图实验装置增加下列仪器中的       (填序号),就可以直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CaCO3是否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发现烧杯底部仍有固体未溶解,对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明认为溶解后剩余固体为变质后的难溶性物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华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OH)2
猜想二: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CO3
猜想三:你认为熟石灰样品成分还可能是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小烧杯中的物质进行     (填操作名称),得到固体和液体。

猜想三正确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溶液;
溶液变蓝
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拓展与应用】
1.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      (举一例)等也具有这样的性质,认识到这两种物质都应     保存。
2.小明想测定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0.5g样品,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
0
2
3.65
6
样品的pH
12
9
7
4
(1)当pH=4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改变滴管和小烧杯中的物质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

(1)若滴管甲中吸有水,烧杯丙中盛有适量生石灰。将滴管甲中的水滴入烧杯丙中,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装置恢复原状。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气球鼓起的原因是                            ,烧杯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烧杯丁中盛有适量锌粒,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入烧杯丁中,烧杯丁中有气泡生成,气球明显鼓起,则滴管乙中所装液体是     ,烧杯丁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滴管甲中吸有稀硫酸,滴管乙中吸有水,烧杯丙中盛有适量小苏打,烧杯丁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该实验可用于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先            ,观察          ;再      
(4)若在丙烧杯中盛有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将稀H2SO4通过滴管甲滴入烧杯丙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求: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反应生成Na2SO4的质量分别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灯内的酒精到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
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
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5℃   水的沸点: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                                    
(3)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