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固体物质制取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2)写出实验室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F.
(3)适用E和F收集气体,分别利用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4)写出实验室利用C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小林准备用装置B加热KMnO4来制取O2,你认为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试管炸裂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C  装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 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中所使用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判断气体的性质;对用于对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B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加热固体物质制取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有加热装置的A,故填:A;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故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用的收集装置是 E或F;
(3)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适用E和F收集气体,分别利用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4)写出实验室利用C制氧气,不需要加热,故其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小林准备用装置B加热KMnO4来制取O2,试管口没向下倾斜,会使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引起试管炸裂;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故选用装置为C,其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
(1)A;
(2)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E,F.
(3)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4)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试管炸裂
(5)C,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取和化学反应式的书写,需要同学们熟悉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工厂用驳船从外地运硫酸回厂,工厂将硫酸卸下后用水冲洗洒在铁驳船上的硫酸时发现船仓里扶梯有裂缝,就拿电焊枪进行焊接,结果铁驳船发生爆炸,用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学习化学,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就能更深入地认识和方
便地表示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1)某同学绘制的知识间联系图(如图所示).其中②是原子(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如图为某些元素和原子结构的部分信息.

甲图所示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l,乙图所示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丙图所示的粒子可用符号表示为Mg2+
(3)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在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粉.镁在空气中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①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③根据上述变化的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BD(填序号).
A.元素的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分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CuO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提示:浓硫酸只吸收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固体即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数据如下表.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3)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蜡烛燃烧时,氧气也参与反应,故理论上,装置II和III增加的质量等于消耗的蜡烛和氧气的总质量.
(4)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也分别被吸收到装置Ⅱ和装置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专指二氧化锰
B.加入催化剂可以是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所有的性质不变
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在化学反应中,只要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Cl2═2NaCl,反应前后Na元素、Cl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下列反应(部分反应条件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O2═CO2B.CaO+H2O═Ca(OH)2
C.CaCO3═CaO+CO2D.2H2O2═2H2O+O2
E.HCl+NaOH=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氧气时,都能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集气瓶、试管、量筒、铁架台B.酒精灯、试管、蒸发皿、铁架台
C.酒精灯、试管、漏斗、烧杯D.集气瓶、试管、导管、铁架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通过对化学的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
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图)
实验现象: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B(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完成下列表格)(提示:含有碳酸根的物质遇到稀盐酸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性质相似)
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分别加入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再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震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
2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盐酸.
冒气泡
我能写出实验三中方案二所涉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