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存在血液中
B.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C.塑料都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D.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

分析 A、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熟石灰具有碱性,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血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氧气的浓度、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塑料不都有热塑性,一些塑料具有热固性,在高温的情况下不可以变形,不能重塑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D、熟石灰具有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但能与硫酸铵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不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塑料的种类、熟石灰与铵态氮肥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NaCl和KNO3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40 g KNO3可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
D.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C.粉尘爆炸:“砰”的一声,伴随一团火光,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D.盐酸除铁锈:红棕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K+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如
(1)x的值是19.      
(2)下列微粒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K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填字母,下同),属于离子的是D.

(3)实验室常温下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铁制品在一定条件下能生锈,疏松的铁锈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进一步锈蚀,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合理措施是涂油
(2)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气体与水或盐的反应)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关闭活塞,震荡,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气球变大.然后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震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小明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加入试管内,向其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他得出结论:广口瓶中溶液的溶质组成为Na2CO3、NaCl、CaCl2
大家一致认为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后经大家讨论,达成共识,对广口瓶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判断只有两种结论.
结论一:Na2CO3、NaCl,结论二:NaOH、NaCl、Na2CO3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结论一
是正确的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加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以下是中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图1)

(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将所选装置接口按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为bdci.
(2)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
a,用KMnO4制氧气应选用①作为发生装置(填装置序号).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a处连接一段导管,把导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双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出现,说明装置不漏气..
b.如用H2O2溶液制氧气,除H2O2溶液外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填名称).如图2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种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块状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弹簧夹后,产生的气体将液面压回,使固体和液体分开,反应停止.用H2O2溶液制氧气时,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此装置.
c.实验室还用KClO3来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将KClO3与MnO2的混合物ag加热一段时间,得到bg固体,将得到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又得到cg固体,则KCl03的分解率为$\frac{245(a-b)}{96(a-c)}$×100%.(用含a,b.c的式子表示)(提示:KCl03的分解率是指已分解KClO3质量与原加入KClO3质量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3)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2015年春节期间,一男孩在排污井盖上燃放鞭炮,点燃了排污井内的气体,井盖被炸飞,男孩被井盖击伤.
【提出问题】排污井内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排污井内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了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CO2、CH4等.
【提出猜想】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排污井内气体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2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Ⅰ:有CO2、CH4      猜想Ⅱ:有CO、CH4
猜想Ⅲ:有CO、CO2      猜想Ⅳ:有CO、CO2、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经行探究.

【问题讨论】
①装置A出现浑浊,证明猜想Ⅱ不正确.
②小明通过装置C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的现象,证明猜想Ⅲ不成立.小芳对此提出了疑义,小芳认为要在装置B和C之间的位置,再增加一个图中D(填序号)装置,才能证明猜想Ⅲ不成立.
③小明认为要证明排污井内气体是否含有CO,可以不用装置B,小芳则认为需要使用装置B,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