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和原子,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原子核和质子,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分子 原子 中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质子 电子.

分析 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又电子(电子质量很小)带负电,两者的带电量相同,一正一负,所以整个原子显示的是电中性;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 解:①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和原子;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故填:原子;
③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和质子;故填:原子核和质子;
④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⑤质量最小的是电子;故填:电子;
⑥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故填:质子、电子.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中微粒的电性,性质大小等知识的理解,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
制取与性质:
制取CO2的有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如图B,现象为燃着的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由此推知,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O2(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交流:
(1)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等溶质质量分数或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图A、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接触空气(或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2)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图B.
(3)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B;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C(均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氢氧化镁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的水汽化也吸收热量,将环境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为20;
(2)D中的X=11;
(3)以上A、B、C、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是A;表示离子的符号S2-
(4)B和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用“A”、“C”、“D”填空).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AC
(5)在A、B、C、D四种粒子中,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2S氟元素、钙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Ca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 B 的名称:集气瓶.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填名称),二氧化锰固体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 A 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 A 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 250℃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 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Ⅰ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 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加热锰酸钾,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A元素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B元素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第二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D元素的原子比C元素的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其阳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E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试推断:
(1)写出元素符号:AH;BCl;CC;DNa;EO.
(2)画出D+结构示意图,它是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回答下列问题:
(1)纯净物按照其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有下列九种物质:①氧气O2;②高锰酸钾KMnO4;③一氧化碳CO;④海水;⑤铁Fe;⑥五氧化二磷P2O5;⑦氯化钾KCl;⑧稀有气体;⑨氯酸钾KClO3.在以上九种物质中,可以发现,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②③⑤⑥⑦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①⑤,氧化物有③⑥.
(2)“康泰克”是以前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因含有PPA(苯丙醇胺)对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而被禁用.PPA的化学式为C9H13ON,每个PPA分子中共有24  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某赤铁矿石含氧化铁(Fe2O3)70%,试计算矿石中铁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
请回答:
(1)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的符号表达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实验室可用排水(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
(4)用(2)(3)中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填编号)acdgij.
a.试管 b.漏斗 c.酒精灯 d.导管 e.烧杯 f.胶头滴管 g.集气瓶 h.量筒 i.水槽j.玻璃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