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 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B 【解析】 在此过程中只发生物理的三态变化,而且分子的大小未发生变化。 A、此过程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B、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就是由于分子间隔变大导致,分子本身未发生变化;C、此过程未发生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可推测出水的成分;D、此过程未发生物理过程,分子没有再分。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 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解析】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大体上经历了如图1所示几个阶段。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叫_____,这样得到的是“粗盐”,不仅含有泥沙,还含有Ca2+、SO42﹣、Mg2+等为去除三种杂质离子,可向粗盐水中依大加入过量的_____(填化学式),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中性。

(2)氯碱工业基本流程(图2):

由图示可知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3)海水提镁流程:海水(MgCl2)氢氧化镁氧化镁镁,写出其中任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提取氯化镁历经 a、b两步转换的目的是_____。

(4)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_____(填字母)。

A.过滤法 B.沉淀法 C.多级闪急蒸馏法 D.分解法

蒸发结晶 BaCl2、NaOH、Na2CO3 NaCl MgCl2+Ca(OH)2=Mg(OH)2↓+CaCl2 获得比较纯净的氧化镁 C 【解析】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是蒸发水分析出晶体,叫蒸发结晶,这样得到的是“粗盐”,含有Ca2+、SO42﹣、Mg2+等,故可向粗盐水中依次加入过量的 BaCl2除去硫酸根离子、在加入NaOH除去镁离子,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衣:以下服装饰品中,主要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羊毛帽子B.蚕丝领带C.涤纶围巾D.橡胶手套

(2)食: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大米饭、红烧排骨、煎鸡蛋、豆腐汤,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食谱还应该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糖类B.油脂C.维生素D.蛋白质

(3)住:现代家庭中常用大理石制作厨房的灶台,若不慎将食醋(主要要成分用HAc表示)滴在灶台上,台面会失去光泽,变得粗糙。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行:电动公共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电动公共汽车的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_____能

AB C Ca (Ac)2+H2O+CO2↑ 化学 【解析】 (1)A.羊毛帽子B.蚕丝领带为天然蛋白质纤维;C.涤纶围巾D.橡胶手套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AB;(2)大米饭富含糖类、红烧排骨油脂,蛋白质、煎鸡蛋、豆腐汤富含蛋白质,故缺少维生素(3)可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书写,2HAc+CaCO3=Ca (Ac)2+H2O+CO2↑ (4)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有新物质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 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C. 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C 【解析】 A、丙物质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故降温不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B、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可知,甲>乙>丙,故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溶剂=溶液-溶质,故答案顺序正好反了,错误;C、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溶解30g,得50g水最多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泥沙 B. 纯碱 C. 食盐 D. 蔗糖

A 【解析】 溶液是指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泥沙不可以溶解在水中,纯碱(碳酸钠)、食盐(氯化钠)、蔗糖都可以溶于水。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焰a外焰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 (1)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和焰心。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a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内壁出现水滴,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时,观察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 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 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 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B 【解析】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 题型:综合题

中国是核电大国。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1)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钚是非金属元素 B.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

C.钚元素的中子数94 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 g

都产生新的物质核变化中原子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B 【解析】 (1)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都产生新的物质。(2)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核变化中原子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 (3)A.钚是金属元素,错误;B.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正确;C.钚元素的质子数94,错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