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如图是水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问题:

(1)请将C图补充完整,以使其正确;
(2)物质A属于①化合物(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请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依据②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该变化中反应物与两种生成物的质量的最简比为:9:8:1;
(4)B到C变化的实质是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
(2)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3)根据水分解的反应计算反应物与两种生成物的质量的最简比;
(4)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B到C变化的实质.

解答 解:(1)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在C中应补充两个氢分子,见下图:

(2)物质A属于化合物,从微观角度判断依据是: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该变化中反应物与两种生成物的质量的最简比为:9:1:8;
(4)由微粒的变化可知,B到C变化的实质是: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故答案为:(1)补充两个氢分子;
(2)①化合物;②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9:1:8;(4)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图1探究:

(1)操作①的目的是加快粗盐溶解.
(2)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④是蒸发,其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外溅;实验时,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①(填序号).
①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如图2: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Mg(OH)2
②溶液Ⅱ蒸发结晶的目的是除去H2O和HCl(填物质的化学式).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H是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反应③、④、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Fe2O3+6HCl═2FeCl3+3H2O;
④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⑦3HCl+Fe(OH)3═FeCl3+3H2O;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刷漆 (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如图装置信息回答问题:

(1)小明认为,再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先通一会儿气体,你认为该实验操作有(选填“有”或“无”)必要,其理由是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3)有同学认为装置B没有必要,但小东认真思考后,说出了装置B的作用,知道老师表扬了小东,说他思维严密,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4)实验过程中,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据此小红认为,二氧化碳气体中一定有一氧化碳,小军通过分析认为不准确,并分析了原因,老师说,小军思维严密,分析很对,请你完成小军的结论:若实验时观察到C中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结论
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结合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如果要收集比较干燥的氧气,则选用C装置收集;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3)若用高锰酸钾选择A和D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则对A装置进行的改进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实验结束时应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导致试管炸裂;检验一瓶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是在集气瓶口放一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复燃.
(4)若收集某气体时只能选用E装置,则可推知该气体的性质除密度比空气小外,还有:溶于水或者易溶于水且不和空气的成分反应.
(5)实验室往往用B装置制取气体,与下图比较,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
(6)某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对氧气性质进行探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小李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铁丝生锈或者氧气不纯;另一同学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出现该现象原因是没有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细砂,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②小王同学将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按如图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甲乙两个装置中的现象不同点是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
③从某网页上查阅到如下信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应在30%~50%之间.为探究更加具体和准确的数据,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排空气法向集气瓶中通入一定体积的氧气,通入氧气的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和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这时,小张同学脱口而出:“氧气约占36%时就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最低体积分数”,而其他同学立即反对,理由是该瓶中还有体积为64%的空气,空气中也有氧气,你认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49%(实验数据均取整数).
1号瓶
(通入34%的氧气)
2号瓶(通入35%的氧气)3号瓶(通入36%的氧气)4号瓶(通入37%的氧气)
 不复燃 不复燃,但很亮 很亮,复燃 立即复燃
(7)为保证潜水员长时间在水中工作,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下列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水通电制取氧气;③氧化汞加热制取氧气;④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④,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将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且不需要加热或通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  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H2O有异味的物质过量的活性炭通过活性炭净水器
  BAgFe 足量的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CO2 水蒸气足量生石灰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
  D K2CO3溶液KCl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序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使用的发生装置应如何改进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E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