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温度为
 
℃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浓度最小的是
 

(5)3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此温度的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
 
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5)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3)温度为40℃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同;
(4)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10℃时,甲、乙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解度+100g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5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浓度最小的是丙;
(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3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此温度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所以通常可采用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饱和;
故答案为:(1)40;(2)乙>甲>丙;(3)40;(4)丙;(5)加入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点评:本题对于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考查,但难度不大,据所学知识认真分析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驶进了千家万户;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氮气充进了汽车轮胎(汽车轮胎充氮气可以提高轮胎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防止爆胎和缺气碾行,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减少油耗,保护环境).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
第一步--制氨气,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装置编号).
第二步--将制得的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除了得到氮气和铜外,还有一种产物是
 
,为了得到纯净的氮气,还需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装置
 
(填“C”或“D”)进行干燥.
(2)方法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诉实验设计与操作均为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
?
?
变质,含有
 
 
.则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进行实验】实验如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由操作②的现象判断:猜想三
 
(填“成立”或“不成立”);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
 
,由此判断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实验室中碱石灰应该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 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如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Mg(OH)2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10.47.2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g“镁粉”和0.5g
 
,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
 
,“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电石”可以通过反应CaO+3C
 高温 
.
 
CO↑+X(电石)制得.则“电石”的化学式为
 
,其中所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P点的含义是
 

(3)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年5月,吴王夫差剑重返苏州.吴王夫差剑为春秋末期制造的青铜剑,时隔2500年,虽表面有一层蓝色薄锈,但仍寒光逼人,刃锋极锋利,堪称削铁如泥,吹毛断发.
仔细阅读上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青铜是金属材料中
 
,其主要成分是
 
(填符号);
(2)从文中信息可以看出,青铜具有
 

(3)吴王夫差剑表面的蓝色薄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这层蓝色薄锈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硝酸钠(NaNO3)所致,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3C、+4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