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51128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202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的质量和物理、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D.继续反应完全后只有乙的质量为O

分析 本题可分析乙、丙、丁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甲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11g-2g=9g,故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9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28g-20g=8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2g-5g=17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的质量反应前后应不变.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和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的质量不变,若作该反应的催化剂,甲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比为9:8,反应后质量乙的质量为2g,丙的质量为20g,继续反应完全后只有乙的质量为0,丙有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欲将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成不饱和,且不改变其溶液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升温B.降温
C.加水D.加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元素A的常见化合价有-1、0、+5、+7等,该元素与金属钠形成的化合物中A应表现的化合价为(  )
A.+7B.+5C.0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所加入物质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生石灰B.胆矾(CuSO4•5H2O)C.二氧化碳D.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一个密闭的容器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充分发生反应.经测定,容器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410125
反应后质量/g未测值21109
A.该反应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B.该反应中生成乙与丁的质量比为21:10
C.标准未测值为4g
D.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发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2)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仍没有气泡产生.
(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烧瓶内石灰石表面冒气泡,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AC.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5)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12345678910
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白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甴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有机物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化学变化过程分子种类会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物质的宏观变化都有其微观的原因,分析微观原因,有助于准确理解变化的本质.完成下列各题:
(1)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从微观角度分析,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水分子;
(2)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从微观角度分析,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从微观角度分析,粒子是怎样变化的?一氧化碳分子分成碳原子和氧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然后碳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1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并回答问题.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溶质与溶剂的性质.
(2)60℃时,从含有少量NaCl的饱和KNO3溶液中得到KNO3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甲同学按图2操作配制20℃时一定质量的NaCl饱和溶液(ρ=1.0g/mL).
①最后一步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NaCl的溶解.
②乙同学认为甲所配制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理由是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18g,而甲在50g水中加入了16g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