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燃放鞭炮C.瓷碗破碎D.铜丝折弯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放鞭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铜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将两块一样的果肉分别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将其中的一个集气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③(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水中溶解了氧气.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简易净水器中装入小卵石、石英砂的目的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杂质和异味等.
 (2)如果某硬水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则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硬水(填“硬水”或“软水”),你认为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的方法煮沸(或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4)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是+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若用图2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若用图2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若用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应将干燥的碱式碳酸铜放入A装置进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①Ca(OH)2+2HCl=CaCl2+2H2O
【资料查阅】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②碱性(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③CaCl2和HCl(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④NaCl和Na2CO3(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⑤CaCO3(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⑥Na2CO3(写化学式).
【探索与拓展】有一份由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
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
(5)所用B2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
(6)所用样品的质量18.2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以下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有乳化作用,用来除去餐具油污
B.发现厨房中煤气泄露,马上点燃除去
C.进入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仍继续前行
D.甲醛有防腐作用,用来保鲜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KNO3,则它也不能继续溶解NaCl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学现象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化学反应前后,固体体总质量一定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