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1)氮肥能促进植物的枝叶繁茂,叶色浓绿。下列属于氮肥的是_____。
A KH2PO4 B K2SO4 C NH4NO3 D Ca3(PO4)2
(2)古人在野外生火时常“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满足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_(填字母)。
A 提供可燃物 B 与氧气接触 C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铁强化酱油”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铁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的疾病是_____。
(4)冶金工业常用CO还原氧化铁来冶炼金属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的原因是_____。
【答案】C C 贫血 3CO+Fe2O32Fe+3CO2 C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析】
(1)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元素与磷元素,属于复合肥;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填:C;
(2)“钻木取火”满足的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故填:C;
(3)铁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的疾病是贫血;故填:贫血;
(4)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填:3CO+Fe2O3
2Fe+3CO2;
(5)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C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放入 KNO3 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t1 | t2 |
KNO3的溶解度(g/100g 水) | 60 | 90 |
A. 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 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 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 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CuCuO
CuSO4
方案二:Cu CuSO4[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
①节约能源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④提高铜的利用率
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安徽淮南八公山的豆腐闻名遐迩。豆腐制作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现在豆腐在全球已成为颇受欢迎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通常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由豆腐花制豆腐的过程就是将豆腐与水分离,该过程利用的操作名称是_____。
(2)豆腐中共含有_____种营养素,除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外,还有_____,豆腐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依次写出图中 A、B、C 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个:_____、_____、_____。
(2)亚硝酸钠(NaNO2)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实验室常利用该反应制 取氮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NO2 是空气污染物,会引起酸雨
B NaNO2 是一种工业用盐,不能用于烹调
C KNO3 是一种复合肥
D 鉴别 KNO3 和 NH4C1,可加熟石灰进行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NH4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0~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0~t2时,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 、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 (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
A. 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 固体:氢氧化钠;液体:水
C. 固体:二氧化锰;液体:双氧水 D. 固体:氯化钠;液体: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天工开物》烧石灰:CaCO3 CaO + CO2↑
B. 乙炔的完全燃烧:C2H2 + O2 H2O + 2CO2
C. 稀硫酸除铁锈:2H2SO4 + Fe2O3 2FeSO4 + 2H2O
D. 铜生锈形成铜绿:2CuO + H2O + CO2 Cu2(OH)2 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