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 O4是一种化合物 B. 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 O4是一种单质 D. 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首发]吉林省教师专业水平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阜阳临泉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B. 降温和隔绝空气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防止火势蔓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
A | Ca(OH)2(CaCO3) | HCl溶液 | 溶解、过滤 |
B | NaCl(Na2SO4) | 适量BaCl2 | 吸附 |
C | KCl(MnO2) | H2O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SO2(HCl) | NaOH | 洗气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C. 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 在30℃ ~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辽宁省丹东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实验室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 ,乙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 (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 (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填名称)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体残留液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 对固体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 (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 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 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辽宁省丹东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CuSO4、 KOH、 Na2CO3三种溶液中的_____溶液先鉴别出来。
(2)只用一种溶液,就可将NaCl 、HCl 、NaOH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该溶液是____。
(3)请你选择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来检验NaOH已变质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化学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请回答下列文学内容中所蕴含着化学知识问题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______________.
(2)真金不怕火炼______________.
(3)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日照市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不合理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出现蓝色沉淀 | 该溶液可能是烧碱溶液 |
B | 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 溶液温度降低 |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
C |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D |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 该气体一定是含氢元素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