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AD 【解析】 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B、由两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C、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故选A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请计算:

(1)蔗糖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蔗糖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2:22:11 1:8 【解析】 (1)由化学式可知原子数之比为12:22:11 (2)根据原子个数比22:11和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和16可知质量比为22:11*16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二章探秘水世界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铁钉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次出现,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ⅰ)变化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反应。(ⅱ)变化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ⅲ)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和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关系_______。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不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 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是____,溶液C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②在蓝色溶液B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已知铜锈样品的质量10g,固体F的质量是3.2g,则铜锈中含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Al 水和氧气 6HCl+Fe2O3=2FeCl3+3H2O B C 二氧化碳 Fe2+ 铁、铜 Fe+CuSO4=Cu+FeSO4 55.5% 【解析】 (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用质量分数表达,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二章探秘水世界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蒸发可以在烧杯中进行 B.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C. 结束实验后用手拿开蒸发皿 D. 等蒸发皿中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B 【解析】 A、为了提高蒸发的速度,蒸发要在蒸发皿中进行,故A不正确; B、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以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故B正确; C、蒸发皿的温度很高,要用坩埚钳将它移走,不能用手拿,以防烫伤,故C不正确; D、蒸发至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就停止,余温能将剩余的水分蒸发,不要等蒸发皿中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否则会造成固体爆溅,故D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有人说发明了“水变成汽油”的技术,请说明这是伪科学的理由________.

(2)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请说明理由________.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只含氢元素和氧元素,不能生成含有碳元素的汽油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故蜡烛的质量变小了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可知,只含有氢、氧元素的水是不能生成含有碳元素的油的; (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蜡烛燃烧的质量+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近来研究表明,除去“普通水”里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水”是混合物

B. 除去氧气后的水中不再含有氧元素

C. “普通水”中含有氧分子和氮分子

D. 处理后的“普通水”性质发生改变

B 【解析】 A、“普通水”中溶有氮气、氧气,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除去氧气后的水中还有水中含有的氧元素存在,故B错误;C、“普通水”中含有氧气、氮气,就含有氧分子、氮分子,故C正确;D、处理后的“普通水”去污能力增强,所以性质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上册第2章探秘水世界第2周周周清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 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C.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 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B 【解析】 A、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故选项解释错误;B、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故选项解释正确;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主要是因为温度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二章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

C. 电解水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A 【解析】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A、在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错误;B、在电解水实验中,电源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1:2,故B正确;C、电解水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是(  )

A. 碘加热后变成紫色蒸气 B. 冰块融化成水

C. 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消失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 【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新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必须是化学变化。 A、碘加热后变成紫色蒸气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B、冰块融化成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C、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消失是物质的升华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