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B.泥水C.白酒D.汽水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糖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泥水是泥沙固体悬浮于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白酒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汽水是碳酸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烧碱的用途很广,工业上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购买的烧碱成分和纯度测定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1)为检验烧碱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同学们提出不同方案.
方案一: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同学们认为该方法无法检验,原因是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方案二,配成溶液,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大家发现,刚开始滴加时无气泡产生,原因是NaOH+HCl=NaCl+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方案三: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一种盐的溶液,可以证明含有碳酸钠,该溶液是BaCl2、(或CaCl2、Ca(NO32等).
(2)测定烧碱的纯度
实验原理: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CO2的质量,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的纯度.

①学们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固定装置省略),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
②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CO2.停止反应后,若不再通入空气,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若撤去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④D、E中都放入碱石灰,其中,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
⑤现取50克样品,按照图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测定,待无气泡产生时,称得C装置增重0.6克,D装置增重2.2克,试通过计算,推测样品中烧碱的纯度?(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1%)
⑥反思:若用上面的烧碱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需除去其中的碳酸钠,除去的方法很多,比如,向该样品配制的溶液中加入适量Ca(OH)2 溶液,过滤,即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应用于我国研制的巨型激光器“神光2号”中.
(1)磷酸二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136.
(2)磷酸二氢钾中钾、氢、磷、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2:31:64.
(3)68千克磷酸二氢钾与43.3K硫酸钾中的含钾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一只用坏了的水龙头,每秒钟滴一滴水,假设平均20滴为1毫升,求:
(1)这只坏了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多少毫升?
(2)若某人日需水2.2L,所漏的水可供此人用多少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8gH2和4gO2的混合物,点燃充分反应后可生成水蒸气(  )
A.1.5gB.5gC.4.5gD.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将5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结果得白色沉淀5g,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  )
A.40%B.56%C.88%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指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直接用手接触药品:腐蚀皮肤或污染试剂;
②试管口竖直向上,加入大理石:打破试管底部;
③滴加液体时,滴管伸入试管内:试液受污染;
④倒取细口瓶中的液体,标签没有正对手心:残留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刚开始预热时,试管②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开始排放出的是空气.
(3)继续加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被还原的产物是Cu,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C,反应物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