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1)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为什么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比较慢?
(2)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到塑料制品有很多,你知道食品包装袋和电器设备上使用的插排使用的塑料有什么区别吗?哪种可以回收利用?

分析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跟空气和水同时接触分析;
(2)根据塑料的分类以及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来分析.

解答 解:(1)沙漠地区的空气干燥,缺少铁生锈的条件水,所以不易生锈.故答案为:沙漠地区干旱少雨,铁制品在无水分的条件下锈蚀慢.
(2)制作食品包装袋的塑料在高温时可以变形,所以是热塑性塑料,可以回收利用;插排上塑料具有热固性,不可以回收;
故答案为:食品包装袋塑料具有热塑性,可以回收利用;插排上塑料具有热固性,不可以回收.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塑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如图所示,将充满氨气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不断摇晃试管,一段时间后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蓝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红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用化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溶解速度比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蔗糖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B.天然纤维点燃后都有烧焦的羽毛味
C.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
D.刚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变硬后表面出现水珠是因为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列示意图①~③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1)表示化合物的是①(填序号),③中分子所代表的物质是图2中C(填字母)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图中A连接电源的负极(填“正极”或“负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久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易产生一层白膜,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Ca(OH)2=CaCO3↓+H2O;
(2)生活中常的打火机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在空气中燃烧与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规律一样,请你写出丙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3H8+5O2$\frac{\underline{\;点燃\;}}{\;}$3CO2+4H2O;
(3)铝合金门窗不用涂漆防锈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Al+3O2=2Al2O3
(4)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答两点)易吸水而潮解、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收获很多.
收获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空气是制造氮肥、硝酸等的重要原料,是因为空气中有氮气;
(2)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A.
A.CO2      B.NO2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收获二:我们学会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
(1)“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分子间有间隔.
(2)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为H2O$\frac{\underline{\;通电\;}}{\;}$H2+O2,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人说“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你认为这个说法不正确的理由是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但水不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原因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只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若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收获三:从不同角度对比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如图所示硫粉、红磷、光亮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胡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三个实验(如图3)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点燃,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2)小张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甲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该实验的现象是硫燃烧生成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了有刺激性的气体,放出热量.
(3)小彭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有一组实验中水的作用与其余两组实验不同,该实验是丙(填“甲、乙、丙”),该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H<7的雨水就是酸雨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