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1)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能和酸反应,铜和酸不反应,故可用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铁,然后过滤、洗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3)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4)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故答案为:(1)C;(2)B;(3)A;(4)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B. | 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 |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
D. | 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甲中固体 | 乙中溶液 |
A | CaCO3 | Ca(OH)2 |
B | Na2CO3 | NaOH |
C | Zn | AgNO3 |
D | KOH | BaCl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0℃ | 30℃ | 60℃ | 90℃ | |
甲 | 13.3克 | 45.8克 | 110克 | 202克 |
乙 | 35.5克 | 36.0克 | 37.1克 | 38.1克 |
丙 | 0.18克 | 0.16克 | 0.12克 | 0.08克 |
A. | 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
B. |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 |
C. | 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 |
D. | 使乙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 |
B. | 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 |
C. | 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 | |
D. | 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 |
B.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 |
C.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 |
D. | 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