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请你用四种方法将20℃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石灰水.

答案:
解析:

四种方法分别是:①加入生石灰;②加入熟石灰;③恒温蒸发溶剂;④升高温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知识准备:
(1)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①
 
:②
 

(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设计方案:
甲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乙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决问题:
(1)乙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2)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交流与反思:
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
 

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
设计方案:
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6.4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51.40g,再把175.00g 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6.40 101.40 126.40 151.40 174.20 197.00 222.00
解决问题: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沈阳一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两种常见的盐,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应用的物质,下面是阳阳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时能发生反应,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探究过程】
实验一:阳阳同学想利用物理方法鉴别两种物质,请你参与或给予评价.
(1)可行,具体操作为
20℃时,各取10g两种样品,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20℃时,各取10g两种样品,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实验现象及结论为
烧杯内固体能完全溶解的是Na2CO3,烧杯内固体不能完全溶解的是NaHCO3
烧杯内固体能完全溶解的是Na2CO3,烧杯内固体不能完全溶解的是NaHCO3

(2)不可行,理由是
若NaHCO3溶于水放热也会完全溶解
若NaHCO3溶于水放热也会完全溶解

★(提示:上述情况选择一种进行作答)
实验二:亮亮同学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他应该选用
pH试纸
pH试纸
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Na2CO3
Na2CO3

实验三:小明同学用加热的方法鉴别两种物质,具体操作为
分别取等量的两种固体放于试管内加热至270℃以上,并通入澄清石灰水
分别取等量的两种固体放于试管内加热至270℃以上,并通入澄清石灰水
,NaHCO3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  
.
 
Na2CO3+CO2↑+H2O
2NaHCO3
  △  
.
 
Na2CO3+CO2↑+H2O

实验四:小丽自己想出了一种新办法,取两种固体配制成溶液后,分别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结果都产生了白色沉淀,与小丽预想的只有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符.小丽询问老师后得知,碳酸氢钠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请你将她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OH)2+NaHCO3
CaCO3
CaCO3
+NaOH+H2O.
【交流总结】通过本组同学的探究,作为组长的阳阳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及实验情况,总结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溶解度差异来鉴别 ②用无色酚酞试液进行鉴别 ③用加热的方法进行鉴别④加入稀盐酸进行鉴别 ⑤加入澄清石灰水进行鉴别  ⑥通过酸碱度差异来鉴别
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
①③⑥
①③⑥
(填序号).
【拓展延伸】
1.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生产食品,主要起发泡作用.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治疗胃酸过多
治疗胃酸过多

2.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鉴别这两种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两种常见的盐,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应用的物质,下面是阳阳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时能发生反应,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探究过程】
实验一:阳阳同学想利用物理方法鉴别两种物质,请你参与或给予评价.
(1)可行,具体操作为_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为______.
(2)不可行,理由是______.
★(提示:上述情况选择一种进行作答)
实验二:亮亮同学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他应该选用______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______.
实验三:小明同学用加热的方法鉴别两种物质,具体操作为______,NaHCO3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四:小丽自己想出了一种新办法,取两种固体配制成溶液后,分别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结果都产生了白色沉淀,与小丽预想的只有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符.小丽询问老师后得知,碳酸氢钠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请你将她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OH)2+NaHCO3═______+NaOH+H2O.
【交流总结】通过本组同学的探究,作为组长的阳阳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及实验情况,总结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溶解度差异来鉴别 ②用无色酚酞试液进行鉴别 ③用加热的方法进行鉴别④加入稀盐酸进行鉴别 ⑤加入澄清石灰水进行鉴别 ⑥通过酸碱度差异来鉴别
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拓展延伸】
1.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生产食品,主要起发泡作用.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______.
2.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鉴别这两种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两种常见的盐,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应用的物质,下面是阳阳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时能发生反应,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探究过程】
实验一:阳阳同学想利用物理方法鉴别两种物质,请你参与或给予评价.
(1)可行,具体操作为    ,实验现象及结论为   
(2)不可行,理由是   
★(提示:上述情况选择一种进行作答)
实验二:亮亮同学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他应该选用    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实验三:小明同学用加热的方法鉴别两种物质,具体操作为    ,NaHCO3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四:小丽自己想出了一种新办法,取两种固体配制成溶液后,分别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结果都产生了白色沉淀,与小丽预想的只有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符.小丽询问老师后得知,碳酸氢钠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请你将她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OH)2+NaHCO3    +NaOH+H2O.
【交流总结】通过本组同学的探究,作为组长的阳阳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及实验情况,总结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溶解度差异来鉴别 ②用无色酚酞试液进行鉴别 ③用加热的方法进行鉴别④加入稀盐酸进行鉴别 ⑤加入澄清石灰水进行鉴别  ⑥通过酸碱度差异来鉴别
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拓展延伸】
1.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生产食品,主要起发泡作用.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2.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鉴别这两种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