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用废铜料溶于加入氧化剂如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稀硫酸得到大量高纯度的硫酸铜。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无色无味的气体,某兴趣小组对于该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
小明认为不可能是二氧化硫,理由是:______;
小亮认为不可能是氢气,理由是:______;小红认为是氧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铜屑于试管中,滴加 | 溶液由无色变为 ______ 色,带火星的木 ______ 。 | 该气体是 ______ 。 |
写出放出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产生的氧气量很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通过实验验证是硫酸铜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苏州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 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 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 可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月份)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
A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B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C |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 将气体通过热的铜网 |
D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列题意,回答有关问题.
(1)K2MnO4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
(2)有下列五种气体:a.N2 b.O2 c.H2 d.CO e.CO2,分别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有_____(填代号);
(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等.用钛酸亚铁制得钛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
②2Mg+TiCl4Ti+2MgCl2,则①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4)除去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C. 溶液都是无色的 D. 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舌尖上的化学”。以下是厨房中一些实物图。
①上述物质中______富含蛋白质。
②碘盐中的“碘“是指______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食用碘盐是为了预防______疾病。填字母
贫血 甲状腺肿大 夜盲症
③净水机所标物质中含有金属的元素符号为______,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可以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 用风能或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 玻璃和玻璃钢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共同施用
D. 大力研发可降解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乙硫醇(化学式C2H5S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单质硫
B. 碳、氢、硫三种元素间的质量比为2:6:1
C. 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示式为:×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可使面包、蛋糕等口感松软,其原因是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