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1)图一为面粉爆炸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①听到砰的一声,塑料片被弹起,装置中,燃烧的蜡烛所起的作用是②提供面粉着火所需的最低温度.
(2)图二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时只观察到铜片上的①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本实验要求教师在通风橱或通风设备下进行,原因是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危害健康),污染空气.

分析 (1)如果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爆炸.
(2)当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时,物质才能燃烧,任何一条不能满足,燃烧都将无法进行;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解答 解:(1)点燃蜡烛后立即快速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飞扬充满装置,利用燃着的蜡烛引燃面粉,使大量的面粉迅速燃烧,并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发爆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听到砰的一声,塑料片被弹起;燃烧的蜡烛使面粉达到着火点.
(2)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最多只有100℃,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已满足燃烧所需要的40℃,并且处于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充分,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故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由于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所以实验在通风橱或通风设备下进行.
故答案为:(1)①听到砰的一声,塑料片被弹起; ②提供面粉着火所需的最低温度(或使面粉达到着火点或引燃面粉)
(2)①白磷(或白色固体)
②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危害健康),污染空气.

点评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表列出了部分人体中含量较多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HONaMgClKCa
(1)属于第三周期的元素是钠元素、镁元素、氯元素.(填元素名称)
(2)氯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7;
(3)氢元素与钠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填“相似”或“不相似”)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似.
(4)以上元素中能组成的AB2型化合物是CaCl2或MgCl2.(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酸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柠檬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为了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甲同学把铝丝、铁丝、铜丝分别放入三支盛有相同稀盐酸的试管中,经实验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H>Cu.请回答:
(1)写出铝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甲同学从实验中发现铝比铁活泼,依据是铝与稀盐酸反应比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3)乙同学认为只需调整插入金属的顺序,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稀盐酸就可得出甲同学的结论,调整后的金属插入顺序为Cu、Fe、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小超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为了验证该瓶溶液浓度,小超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如下操作:在锥形瓶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粉末,再往锥形瓶中添加20克过氧化氢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发现量筒中液体体积为224毫升(氧气密度为1.429克/升),求:
(1)该反应共产生氧气0.32克;(保留小数点后面2位)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现有A、B、C、D、E五种物质,分别为“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五种中的某一种,其中A为单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E,请回答问题:
(1)将A、B、C、D、E的化学式分别写在图中圆圈内.
(2)①写出D生成8的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②写出E生成B发生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烧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填编号),写出其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前必须对该装置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反应后,要从反应液中提取出氯化钙固体,需要用到上述的A装置(填编号).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所用的试剂是KMnO4,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G(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frac{1}{5}$,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以确保尽可能把瓶中氧气消耗完
C.如果把红磷换成换铁丝,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将红磷点燃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不能过慢,否则实验测定结果会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属于(  )
A.氧化物B.单质C.混合物D.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